重量通常在50公斤左右,炮口初速大致在900到1100米每秒。

    按照折中的1000米每秒计算,炮口动能大约是25兆焦耳,而当前的测试版电磁炮,已经可以稳定维持32兆焦的炮口动能了。

    至于能量供应也不是问题。

    25兆焦差不多是7度电,就算是按照现有的,75%的能量转化率,也只需要9.3度电。

    许星辰舰队现在通用的燃气轮机,GT25000经过了新一轮的改良,增加了间冷循环变成GT25000IC,最大输出功率也直接提升到了4万千瓦,相当于5.44万马力。

    每一台燃气轮机加上发电模块,每一分钟的最大发电量超过660度,理论上可以供应70次发射所需的能量。

    实际上这个科研任务本身,还会把电磁炮的能量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那么一台GT25000IC燃气轮机发的电,就可以支持155毫米的电磁炮,每分钟发射86次。

    同时,在与传统火炮同样的炮口动能下,凭借比传统火炮更加均匀的加速过程,让电磁炮对炮弹的要求比传统火炮更低一些,所以这种传统火炮威力的电磁炮,炮弹的研发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155毫米的火炮没问题,更小口径的火炮炮口动能更小,研发就更加没问题了。

    所以这个任务目标的难点,都集中在提高打击精度和射速、提高适装性和可维护性、提高能量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等方面了。

    这些难点,并不是那些最难克服的部分,特别是对于舰娘而言,比人类的常规舰船,更加容易实现。

    所以这个任务难度是“普通”。

    这个结果许星辰大喜过望,马上又提高了要求,尝试一下七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打击。

    系统模拟之后,直接给了个“困难”。

    155毫米的炮弹,要加速到7倍音速,需要140兆焦的炮口动能,而这门测试性电磁炮的极限,刚刚摸到64兆焦。

    这就要求大量修改设计,大幅度提升能量供应。

    或者把口径限制在115毫米以下,弹重控制在20公斤以下,炮口动能控制在60兆焦以下,研发难度会有所降低。

    简单的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