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万里长江自京口折向东南流到江阴骤然缩至不足1500米,然后江面放宽,最后奔腾入海。

    早在大清康麻子年间,此处便有驻防官兵开始建造炮台。

    到了“一二八”事变之后,霓虹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威胁日大,国府也开始整军备武,也是对要塞炮台进行过大规模的整饬和加强。

    江阴要塞共有黄山、东山、西山、萧山、鹅山等八座炮台,配备各种口径火炮33门,另设若干移动火炮以出其不意地打击敌舰,以现在江阴江面的宽度,就是普通火炮都能轻松打过对岸,只要火力配属得宜,完全能够彻底封锁江面。

    和要塞的联络官褚正廷中校交接之后,两人带着要塞方安排的一个警卫班的国军弟兄便开始了勘察工作。

    在勘察时马晓光发现,长山北面山脚和西山脚,正在修建四个新增的简陋炮位和通用炮兵掩体。

    正在修建的炮位和掩体十分的敷衍,侧面居然使用填砂的油桶加固,看上去就是临时炮位,看得人心里一紧。

    马晓光可是非常清楚,未来江阴要塞这些不起眼的炮位上将要安装的大炮会在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些炮位将要安装的是四门汉斯国莱茵金属公司的SKC/28型150毫米炮,也是俾斯麦级战列舰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巡副炮的岸防版本,“大西洋壁垒”中的要塞炮也多用此炮,可见性能之卓越,可谓一代神炮。

    在萧山和东山炮台上,情况也是如此,这边添置的是八门汉斯国SKL/45型高射炮88毫米高、平两用火炮,此物也是一代神器,即是后来大名鼎鼎“沙漠之狐”的反装甲利器——Flak18型88毫米高射炮的前身,性能也非常优异。

    看来参谋部的高参们还是识货的,这些火炮比霓虹人的火炮强了可不止一点,后来的战争中国军炮兵和这些火炮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可惜两国的差距不是几门先进的大炮可以短时间抹平,这是国力和体系的代差!

    要塞的主阵地上只有一座混凝土掩体,观瞄战位、弹药储存战位、急救战位……这些辅助战位现在也只是画着白线,还没动工,要是马上打起来了怕是神器都成烧火棍啊。

    虽然看得心里哇凉,马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