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内平定江南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

    那些能得人死力的豪杰,和王易之前对付的那些豪强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大族的支持下,据地自守,不服调配。

    他们在本地都有很大的潜势力,而且因为有后台,所以对孙策不假颜色。

    孙策没有时间来感化他们,所以他就把他们全杀了。

    所有的豪强首领,都被杀掉,余众强壮的,选入军中,羸弱的,在本地继续当民众。

    在这样的屠杀之下,江东的士族胆寒了,除了陆家继续和孙策对抗,陆康就是守庐江的时候病死的,当时攻打庐江的,就是孙策--所以陆家一直在坚持抵抗,以至于人丁凋零,只剩下了陆绩和陆逊最有名望,一直到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而死,陆家才算和孙家缓和了关系,陆绩陆逊先后出仕。

    现在这个时候,孙策和东吴当地士族的矛盾,几乎是最大的。

    反而是他被刺杀之后,继任的孙权在张昭等人的提议下,采用怀柔的政策,才逐渐得到了江东士族的接纳,不过也有个后果就是东吴政权和江东士族开始彻底地绑在了一起,双方越发的亲密,孙权亲自去拜见顾雍的母亲,以顾雍为相长达十九人,朱桓的部曲一度超过了万人,这已经是东吴全部军力的一成了,陆家更是一门出了两个相、五个侯、十名将军 ……

    甚至在东吴政权覆灭之后,江东的士族依旧能够在江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延绵不断,反而四川在蜀国灭亡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拥有什么出色的政权了,蜀汉对士族的压制,一直都是做得非常到位的--所以他们最先灭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易反而是非常欣赏孙策的,他的做法,对抑制江东的豪强士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当然他的本意可能不是要压制士族,而是因为本地的士族不支持他,所以他希望用自己从江北带过来的那些人成为新的士族,那些人和孙家的关系更加的紧密,在本地又没有什么别的势力,自然用起来更顺手。

    不然他也不会采用部曲屯田这种制度,他麾下的将领,除了是领军大将之外,还是大地主,孙策大量的将土地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领,那些将领统领的部曲,就和他们的士兵差不多,而那些土地上的产出,就足够将领来供养这些士兵,用

    这种方法,让将领和土地的关系更加的密切,世袭领兵,也让他们作战的时候没有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