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商人,也证明了他们可以过得很好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士族,想法多半也会转变过来。

    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士族为了保持地位而垄断文化,归根结底不也是为了过好日子吗?

    刘备集团上能够证明社会物质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从而让的人受益,那么吸引过来的,自然也就。

    武力和经济,是一个国家的两个拳头,光有武力,就算像后世的蒙古帝国一样,几乎征服了世界,也没法征服人心。

    光有经济,就算是宋朝那种经济体量,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罢了。

    而像后世那大帝国主义一样,武力配合经济,才能耀武扬威那么多年。

    所以对这些科技,王易一直都是运用得很谨慎的,挑的都是那些在现在科技基础上,比较好运用,又不太好仿制的技术,一点点地改变徐州和扬州的生活习惯,然后去改变整个国家。

    所谓上上伐谋,这同样是谋略的一种。

    接下来的时候,王易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实际上他亲力亲为的事情不多,然而一些事情,却必须要他去干的。

    比如把棉花的种子送到扬州去,让自己老爹准备组织人种植,扬州那边很适合种棉花,棉布虽然不如丝绸那么好看,在实用性上就强不少了,而且和桑树比起来,棉花种植也更廉价,同时更不占良田。

    田地现在刘备手里是真不缺的,扬州还有很多地方没开发呢,而那些地方,往往更适合种棉花。

    囤积物资,训练士卒,开发良田,这就是刘备地盘上这几年在不断做的事情。

    虽然刘备的正规军到现在才扩展到了三十万,然而实际上,部队在不断地撤换,除了最精锐那批核心之外,稍微不太精锐的,每年都会淘汰出去一些,然后征调一些进部队训练,这些新兵在身体素质上往往比老兵还要出色,就是缺乏上战场的经验罢了。

    而撤裁下去的那些老兵,则都在地方上充实着武装工作队的力量,这些人平时分散着,一有事,集合起来就是训练有素的大军,而且王易和刘备打算逐步的用这些人来取代地方的郡兵,毕竟那些郡兵战斗力确实有点差,对付盗匪都有些吃力。

    这些人就不一样了,一个县,有数百这样的老兵,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就相当于后世武警的职能,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