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虽然一向软弱,做事情没有主见,但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即使侯君集当面提出谋逆之事,李承乾也不会说出来,反而会处处维护。

    这也是为什么长孙无忌一直支持李承乾的原因。

    侯君集作为支持李承乾的军方老,两人属于一荣俱荣的关系,李承乾没有告发侯君集也理所当然。

    虽然知道供词九成以上是真的,但长孙无忌却不能这样说。

    本来李二陛下就想改立李泰为太子,如果李承乾真闹出这事儿,太子之位被废显然已成定局。

    当然,长孙无忌心里还有侥幸,就是认定李二陛下不是真的想废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刚刚皇帝问他易储的意见,显然是念及父子之情,也不想子孙后代为了皇位而不择手段。

    不过,也幸好李承乾在侯君集谋逆期间没有一丝异动,至少现在还有转圜的余地。

    李二陛下轻叹一声,看着一脸惶然却冷汗密布的长孙无忌,叹息道:“你我君臣相交莫逆,自乱世而起,历经波折披荆斩棘才将这座江山经营的蒸蒸日上,朕是不会怀疑你的忠心的。”

    “只是朕有些想不明白,太子的心里在想什么,本来只要他好好的待着,等朕百年以后就可以登上皇位,他就这么等不及吗?难道皇位就真的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长孙无忌惭愧得伏地叩首道:“陛下对无忌的信任,无忌铭感五内,粉身碎骨亦难以报之万一!”

    “不过,若太子真的知道侯君集谋逆而不告发,更体现出了仁德的一面,显然是一个守成之君……”

    “更何况,一直以来,观音婢也希望太子做一个仁德的皇帝。”

    知道谋逆而不告发,这是何等的罪名?

    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等同于谋逆的滔天大罪,那是要诛九族的。

    当然,长孙无忌知道皇帝不至于如此绝情,也不可能诛自己九族。

    但是现在听皇帝的口风,显然很纠结要不要追究太子的连带责任!

    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是以并没有为李承乾辩解,只是说李承乾没有告发侯君集是因为情谊,是仁德之举。

    当然,他不可能不做一下最后的努力,故意提起自己的妹妹长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