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帆看来,即便不能将商学作为科举的主科之一,亦要将之添加进去,让天下百姓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于是杨帆反问道:“请问魏老,你说我们大唐是否只需要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才?是否读圣贤书的人都能忠君爱国?”

    没料到杨帆会如此反问,魏征略一沉吟,说道:“不可否认,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读圣贤书者,大多属于忠君爱国的青年才俊。”

    似乎早已料到魏征会如此回答,杨帆笑着问道:“既然读圣贤书者并不一定都是忠君爱国之辈,若我们只在乎四书五经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从而忽略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道,岂不是有失偏颇?”

    “更何况,若忠君爱国的先决条件便是必须学习四书五经儒家典籍,那岂不是有悖于平等、仁爱、包容的圣人之道?”

    “而且魏老也说了,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忠君爱国的年轻才俊,但只读圣贤书的年轻才俊并一定能治理好国家,我们何不让一些‘杂学小道’为帝国效力。”

    这番话让众人震撼不已!

    因为这是他们一直都不敢想象的,已经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长孙无忌顿时插话道:“忠义侯,你年轻见识少,考虑不周也理所当然。”

    “学习四书五经不一定忠君爱国,但是不学习四书五经大抵都不知何为忠君报国。”

    “所以,我认为以四书五经儒家典籍为考试的主要方向,方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商道,实乃低贱小道,根本难登大雅之堂,怎可与圣贤之道并列,忠义侯应当分清主次,莫要误入歧途、强言狡辩才好。”

    长孙无忌笑吟吟的样子,一副长者教训后辈的姿态,嘴里说出的话却暗藏陷阱。

    杨帆只是提议让杂学参与到科举考试当中,并没有说占的份额与四书五经相当。

    可这老狐狸却故意说成与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道并列,根本就是让杨帆得罪天下所有的儒家子弟!

    魏征笑而不语,看着杨帆如何反驳。

    李二陛下则老神在在,似乎根本没有在意众人的争论……

    对于长孙无忌故意挖的陷阱,杨帆当然也能够看出来,于是一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