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见杨帆居然满脸嘲讽,司马才将顿时不干了,老脸一肃,不悦地道:“汝为何发笑,难道我说的不对?”

    “像你这种不知尊老的人,即使身居高位又怎配着书立说流芳百世,岂不惹人笑话乎?”

    杨帆面色不变,反而憋了憋嘴道:“请前辈恕罪,晚辈听到前辈的金科预言,又即将得到您的指点,是以心中高兴……”

    心中却悱腹不已,谁的成就大,谁会流芳百世名流千古,没有人比杨帆更有资格评判。

    千百年后,谁在历史的浪潮中泯然湮灭,谁又万人尊崇,又有谁比杨帆更清楚?

    单单从名气来说,司马才章的成就和名声比起孔颖达差得远了,可也没见孔颖达这么狂妄。

    即使是作为主持编撰《五经》这种文学巨着的领头人,孔颖达也没有时时刻刻把自己与《五经》联系起来。

    反而是司马才章这个配角却总拿这样的事出来显摆。

    在杨帆看来,也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不过,杨帆这番恭维的话,却让司马才章更加傲然自得,很是得意的朝孔颖达瞥了一眼。

    好像在说,你看……这个长安城人人称道的棒槌还不是被我的魅力折服了?

    孔颖达轻轻拍打着额头,苦笑不已,这位老友难道就没听出来这话是反话?

    若非这司马才章与自己都是隋朝的博士,又同时在唐朝效力,如今更是一同编撰《五经》,自己又怎么会与其相交数十年?

    单单司马才章这份治学态度,就让孔颖达不敢苟同,两人为人处事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孔颖达却不想再劝。

    如今有这么多的助教和学子在旁听,若是再如同训斥后辈一般,司马才章定然会恼羞成怒。

    给了杨帆一个我不管的眼神以后,孔颖达直接把郁闷发泄在了茶水之上。

    而一旁的助教和学子看着针锋相对的司马才章和杨帆,大家顿时变得兴致勃勃。

    一个是性格孤傲,脾气又臭又硬的士林大儒,一个是年纪轻轻就身居礼部尚书高位的幸运儿。

    虽然唐朝在学术上持开放态度,经常有大儒名家相互探讨,世人皆可旁听,但如此龙争虎斗是很难得的。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