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道:“怎么说欧阳率更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作为后辈,岂能随意说他的不是?”

    杨帆有些无语,心说,自己哪是单独对欧阳询不满,而是对提出和亲的所有人都不满,只是不能明着说出来。

    既然李世民要摊到个人头上,杨帆当然也不虚,开口反驳道:“名气高、岁数大就能胡言乱语么,一个人如果做人毫无气节,如何让人尊敬,即使才华再高,也是如浮云一般漂浮。”

    李世民倒也没有生气:“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唐也算国安民定,张骞之类的事很难出现,而欧阳率更教书育人,一门心思扑在学问上,对大唐也是诺大的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微臣没有否认这些老前辈的学问和贡献, 但是这种人毫无气节,自己又是个软骨头,教书育人想来也培养不出有气节的学生,恐有误人子弟之嫌!”杨帆不以为然,鄙视地说道。

    显然,杨帆话里有话,若有所指,作为人精的李世民当然能听出来。

    只是没想到杨帆会有如此大的怨气,于是喝斥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如此阴阳怪气绕来绕去,汝以为朕是昏聩无能的君王?”

    “微臣想说的是,极个别人无气节是小,但如果影响到他人或者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就让人看不起了,人一旦无气节,会让国也无气节?”杨帆浑然不惧。

    李世民诧异地道:“国家也有气节么?那一个国家怎么才算有气节?”

    绕了一大圈,终于问到了点子上,杨帆暗暗松了一口气。

    杨帆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于身后,装逼地踱步走来走去,说道:“国之气节就是气节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是个人气节的升华,微臣归纳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