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知道这些事的时候,贾琏都感觉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帝王之腹了,甚至都想过,要不乖乖做一个忠臣算了,不过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也不得不叹服帝王手段的高明之处,这就是典型的御人之术!今天他还有用处,自然可以关怀备至,君臣相得。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没了用处,或者牺牲自己,能够换来更大的好处,那么肯定就会是铁血无情,君要臣死,为大局考虑了。

    而且他的这一番作态,除了拉拢贾琏,死心塌地的为他办事,另一方面,也未偿没有通过这一次事件,与自己的父皇,进行一个无声的博弈,顺便试探一下朝臣的态度,也显示一下自己的君威!

    所以最后的最后,龙首宫里面终究没有发出这一道申斥的旨意。可算还没昏庸糊涂到了根子里。

    如此一来,关于处置贾琏,革职问罪的声音,在贾琏还没回到京城之前,就已经消弥了不少,除了八爷党,已经跟皇帝撕破了脸皮,死咬着不放,其他的反对声音,已经开始偃旗息鼓了。

    这对于贾琏来说,倒是一个意外之喜了,立了大功,还要被贬斥,谁心里面都不爽,如今两位帝王这么一闹,一时之间僵持了,反而把矛盾转化了,一时之间,群臣靖默,除了几个死硬分子和跳梁小丑,也没有有谁一心盯着贾琏不放了。

    想来也是,没看到太上皇都妥协了吗?他们还闹个屁呀!而且皇上这是铁了心的要保住贾琏,想以此来千金买马骨,笼络朝臣之心,明里暗里的开始展现自己的帝王之威。

    至于剩下的这些攻击自己的声音,等到自己得到万民伞的消息传至都中,也就能够又消弭一部分了!

    他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老百姓自发送的,也不怕派人来查!如此一来,自己此次江南之行,回去之后。

    估计连贬斥都是象征性的,只是为了安慰一下太上皇那颗受伤的心,缓和一下父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些反对的声音,才没有彻底的消亡,到时太上老皇帝才有一个台阶下。

    到时候最多一个行事过激,皮不痒,心不疼的,就揭过去了。还能彻底的激化贾琏和八爷党的矛盾!尤其如果他在扬州处置了任伯安的话!

    任伯安手里面握着众僚的把柄,这都是大家私下里的秘密,肯定不会宣扬出来。

    皇帝估计也知道一点风声,但是根本不可能想象到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