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也能对敌方造成更致命的打击。

    不过战略的安排上,众人肯定唯总教头马首是瞻,事实证明这位的格局眼光也是冠绝三军。

    其次则是两位参赞军务,眼见总教头让大家讨论,众将领的目光也频频看向朱武和吴用,想听听他们有什么见解。

    朱武早有了权衡,开口道:“辽人以武立国,如今虽然看似一败再败,然‘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燕京又高城深池,我们并无多少攻城器械,一时受挫于城墙之下,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局势。”

    “这本是兵家常事,但我担心若是一时不能取胜,乡军的士气大衰,战意大损,那些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燕云百姓,也会再生波折……”

    “所以我提议先取蓟州。”

    朱武这番话说完,众将面面相觑,有的脸色不太好看,有的则露出沉吟之色。

    倒不单纯是先攻燕京的提议被否决,朱武的话语里面,还透出他不看好乡军一旦遭遇挫折后的表现。

    乡军虽然跟随李彦东征西讨,正规大战也经历了不少场,是一支合格的军队,但胜利时固然士气如虹,上下一心,一旦遭遇攻城战难免的败阵挫折,是否还能有强大的韧性,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朱武更是清楚,后方的大宋朝廷开始作妖,他们已经没时间慢慢磨练军队,所以才提议先取蓟州。

    而吴用同样知道时间紧迫,因此轻摇羽扇,颔首表示支持:“根据时机密提供的前线情报,蓟州的灾民远比燕京要多,民怨沸腾已久,我军能得到极大的支持,取此重城所需要的难度,将远远低于直接攻取燕京。”

    “所以先取蓟州有两大好处,第一是能保持我军势如破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敌气势,第二则是让燕京孤立无援,令辽军彻底恐惧,哀兵或有取胜的机会,但一群胆战心惊的惧兵,就是刀俎上的鱼肉了。”

    众将士思索片刻,卢俊义和花荣都为之赞同:“两位参赞考虑得更加稳妥,先攻蓟州,不失为明智之举!”

    李彦早有了定计,眼见麾下有了相同的目标,满意地点头:“很好!先攻蓟州,再下燕京,光复燕云,成此不世之功!”

    众将起身抱拳,宏声道:“是!”

    眼见大家快步而出,各行其是,做着大战前的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