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荒谬桥段。

    因为武则天后面当上皇帝了,她从小就野心勃勃,成为皇后也是以她为主导,所有人要对她忌惮非常,电视剧里还要习惯性和无关之人谈谈恋爱……

    这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贴标签,实际上纵使如武则天这种千古独一份的女帝,在前期她也与其他后宫女子没多大区别,就是政治斗争的棋子罢了。

    废后是李治与权臣长孙无忌的政治博弈,在这个过程中,长孙无忌根本就没有将武后这出身寒门,更是有污点的先帝女人放在眼里,主角始终是李治。

    偏偏这个女人能力,不受重视后的威胁性其实更高,说动杨思俭更是绝妙的一手。

    李彦道:“杨思俭以《臣轨》说动了师父,成立了梅花内卫?当时是叫这个名字么?”

    哑叔摇头:“舍妹喜欢梅花,我不会起这样的名字,当时叫暗卫。”

    李彦:“……”

    这不是与吐蕃噶尔家族的那个撞了么?

    不过那个也是蔑称,实际名字叫雍仲神卫,暗中监视百官的内卫,取名暗卫其实是很合适的。

    哑叔继续回忆着写道:“杨思俭最初是提出建议,我看《臣轨》,心中有轻视,堂堂大儒居然奉承到如此地步,就笑问他愿否担任暗卫阁领,他回去考虑后答应下来,很快展现出出众的能力,我转为欣赏,逐渐引为心腹。”

    李彦叹道:“他们父女都很有能力,杨大娘子扮成‘佐命’时,穿宽袍大衣,脸上戴面具,这也同样是我打听的梅花阁领的装扮,只是没想到他们俩人是父女,杨思俭的身份是不是只有师父知道?”

    哑叔写道:“我起初不屑其作为,后来考虑到他的士林声誉,从未声张,暗卫中连尚宫都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杨思俭监察着百官,抓住他们的把柄,迫使百官不敢说长孙无忌半句坏话,看似一手遮天的背后,也引发了恶感,最后以李绩为代表的军方势力站出来,旗帜鲜明地站在李治一边,朝局很快逆转。

    等到王皇后被废,武后上台,长孙无忌的权势由盛转衰,威望大降,后来更是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子,险些满门抄斩。

    李彦问:“那师父觉得,杨思俭为什么要为长孙氏奔走呢?”

    哑叔写道:“我那时被逼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