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子弟不能多杀,更不能于此时囚于后宫。”

    “圣人行亲耕礼,皇后行亲蚕礼,正是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圣人的举动,关乎国本民生,陛下如今登基未久,倘若就诛外戚,禁太后,无论起因是对是错,传扬出去,仁德之名都会大损。”

    “此事给民间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时,朝堂之上风向也会转变,那些不想去洛阳的臣子,不愿意科举糊名的臣子,更有居心叵测之辈,就等着陛下犯错,找到攻讦的借口。”

    “望陛下三思!”

    李弘听着听着,脸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君臣的关系是极为微妙的,皇权削弱,臣子的权力就会增强,一切都是此消彼长。

    李治执政的方针,就是在保证李唐王朝大局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皇权,李弘从小被作为太子培养,耳濡目染,自然也明白,前一刻还是支持自己的臣子,下一刻就可能转变态度,政治斗争就是这般千变万化。

    只是此时看着下方这位,李弘发出由衷的感叹:“元芳,满朝臣子中,也就你会说这番话了,犹记得当年,你偷入贺兰贼子府邸,就与我明言,这些年你初心如固,一点都没变啊……”

    李彦那时是智慧有缺,现在则是故意直言,微笑道:“臣还记得在灵堂之中,与陛下一起立誓诛杀贺兰敏之,恐怕满朝臣子中,也只有臣会有这般境遇吧。”

    李弘发出由衷的感慨:“是啊!有元芳之助,真如天意一般,那今日之事,该当如何处置呢?”

    李彦道:“此事可大可小,但如果闹大了,武氏子弟伏诛,那入宫的各位命妇脸上也大为无光,她们心中怨怼的目标就可能改变。”

    “何况人都是有同情心理,武氏太惨,错事反倒会忽略,注意力都集中到诛外戚之上。”

    “到那个时候,坊间的谣言也会诞生,正如太宗游地府,先帝试丹药……”

    “陛下的仁德之名,是为国为民,年年积累下的威望,为了武氏而损,太不值得了!”

    李弘深吸一口气,露出怒意:“提及谣言,朕还听说了坊间也传了伱的谣言,见你年少高位,都按捺不住,竟那般恶毒造谣,实在可恨!”

    李彦也叹了口气,然后做出总结:“依臣之见,此案就到武懿宗为止,而且着重强调武懿宗在宫中意图谋害上官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