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教不敢当,李机宜若有需要,尽管说明便是。”

    而那些学子有些诧异:“郭武卫,不知入内卫实习是何意思?”

    郭元振解释道:“这是李机宜的尝试,已经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认可,让有才之人提前熟悉内卫的工作,为以后入职积累经验,多多参与,多多历练,名额不多,机会难得。”

    学子们的脸色从诧异转为欣喜:“可有要求?”

    由不得他们不高兴,他们固然出身极好,但既然入了弘文馆,正常的途径也是先参加科举考试,考上进士,有了选人身份后,等待吏部铨选,然后再分配官职。

    这个过程再短,也需要两到三年,起步官职也不会多高,现在如果能去内卫实习,有了功劳,更能在李机宜面前混个脸熟,那就超出同龄人不止一步了。

    郭元振道:“弘文馆是先帝所设,培养的就是国之栋梁,按李机宜跟我的言语,每位学子都是内卫所需要的人才。”

    “不过为了避免打扰诸位的学业,我们还是不得不忍痛取舍,不知诸位之中,是否有对高丽之地的历史,或三韩苗裔的史册有所了解的?”

    “三韩之地?”

    听了这个地名,众学子顿时露出不屑之色,开始用鼻孔看人了:“我们修的可是坟典经义,若是《春秋左氏传》《史记》《汉书》,人人都可一行,区区高丽蛮夷之地,哪来史书之说?”

    这话其实没错,这个年代朝鲜半岛自己写的史书,主要就是新罗所写的《三国史记》,但也要百年之后,现在还没写出。

    所以就算是新罗的皇族,对于历史的了解,也是口口相传,根本没有记叙下来的明确史册。

    郭元振笑容收敛,换成叹息:“确实困难,那只能拜托学士了。”

    学士终究不比学子,能人辈出,其中就有老者抚须道:“老朽当年随着先帝出征高丽,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可往内卫一行,容老朽先寻一寻书卷……”

    郭元振正色一礼:“多谢先生!”

    眼见实习的名额没了,有些学子摇摇头,回归手中书本,有些学子目光则闪烁起来,开始寻找关于异国的书籍。

    安神感旁观,突然明白了郭元振的目的,以极低的声音道:“六郎对于新罗颇为看重,不单单是这回的审问,你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