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秀琴,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爷们心疼自己的婆娘,不跟你一般见识,倒成了气管炎了。真是的。”

    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四月初。旱灾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华北大地上很多地方都干旱无雨,春耕已经被严重地耽误了。没有了春耕,哪来的夏收?天灾正席卷而来。

    由于徐大龙提前的预见,马武山根据地已经做好了准备,粮食充足,部队、机关以及根据地的百姓,都不会有饥饿的危机。

    为了抗旱,自从去年秋收后开始,根据地各个村庄有条件的都已经打了深水井。尽管旱灾来临,军分区组织百姓们挑水抗旱,还发放了一部分粮食,也能坚持到夏季。种上的庄稼虽然不会有盈余,但是产量也足以维持正常的使用。

    在华北其他的地区,干旱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很多地方就连水井里的水也没有了,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逃荒求生。

    历史上,这场旱灾极其严重,在河难地区根据记载,这场旱灾几乎涉及了大半个河难省,导致数千万的家园被毁,死亡的人数达到900万人。

    河北,山西包括绥远地区也大面积受灾,加起来也有数百万的百姓背井离乡,逃荒求生。

    太行山根据地也有部分地区受到了旱灾的影响,由于徐大龙事前的提醒,总部专门下达了指示,做好抗旱的准备。

    有些部队的重视程度不够,旱灾来临时,有些手忙脚乱。丁伟、孔捷所在的军分区情况要好很多。

    这天,总部召开了抗旱会议,总部首长点名批评了一些军区,批评他们没有重视总部的指示,结果导致了被动局面。

    总部首长表彰了一些抗旱有力的单位,其中特别表扬了马武山军分区。整个马武山军分区因为百姓旱灾致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会议结束之后,张万和和太岳军区司令员一起飞到了马武山根据地。

    徐大龙、李云龙等人到机场迎接两位首长,在返回县城的路上,司令员望着道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感慨地说道:“徐大龙,李云龙还是你们看得远,准备得充分,旱灾对你们的影响很小。可是有些军分区,有十几个县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情况不容乐观。”

    张万和说道:“是啊,太岳军区所属的根据地,情况还算是好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