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从鹿鼎记开始长生 第二百六十七章 何以为报?何不以身相许!(求订阅)(3/8)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了。

    秦然也不解释,只笑道:“麻烦师傅为我取一袋粟米,一包生面粉来。”

    “粟米?”大师傅不解,问道:“粟米口感粗糙扎嘴,场主向来是不吃的。面粉的话,这里就有发好的面,公子为何还要生面粉?”

    秦然这下得解释一番了:“我要做的早点,须得用死面(未发酵的面)做皮。发好的面,反而不合用。至于粟米,之所以粗糙扎嘴,只因脱壳未净,有谷壳残留,口感才会不好。本公子自有特别的脱壳办法,师傅只需帮我取来便是。”

    大师傅拗不过他,照他吩咐,将生面粉、粟米取来了。

    论起厨艺,秦然原本是一般的,仅限于能吃而已,但他现在的实力已登至大宗师之境,对于自身身体的把控早已入微,更是有着近乎于过目不忘的能力,无论是厨艺,还是乐器等技巧类,他都略微学习,便可信手捏来。

    秦然又吩咐大师傅为他备下鲜羊肉、羊大骨、鲜鱼、猪皮、子母油、小磨香油、黄酒、甜面酱、白糖、紫菜等食材、佐料。

    大师傅照他吩咐,取食材时,秦然亲自动手,为脱壳不彻底的粟米二次脱壳。

    粟米就是小米,自夏朝以前,就是中原大地炎黄子民的主食。到隋时,仍然是民间的主粮。但自小麦、稻米兴起后,富贵人家的餐桌上,便渐渐没有了小米的地位。

    其中最大原因,就在于小米吃起来粗糙扎嘴,口感远不及面粉、大米。

    而小米之所以口感不好,则是因为脱壳技术不过关。

    一粒小米,直径不过一毫米,以隋时的技术,真没办法将如此细小的米粒脱壳干净。以至于米粒之上,常残留大量谷壳,导致口感不行。

    但这难不倒秦然。

    他拿起装着小米的麻布口袋,在袋子上轻轻拍了两掌,真气鼓动,随后便将小米倒进锅里,用水一漂,就见水面上,漂满了一层细碎的谷壳。

    倒去谷壳,再漂洗两遍,锅中小米,便粒粒澄黄,颗颗干净,不见一丝谷壳残留。

    大师傅看得目瞪口呆,全没有想到,武功居然还有这种用途,居然还能给谷子脱壳!

    秦然的表演还在继续。

    他将小米炖上,小火慢熬,之后开始和生面。和面时,他双手时轻时重,时快时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