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在开平,但是在北平这边,还有印染,裁剪,制衣,这一整条产业链下来,足有十万以上的工人。

    除了纺织厂,第二项就是庞大的运输公司,这个规模更加庞大。

    内河航运船只,三百艘,海船超过五百艘。

    大运河,大沽口,辽东的木材,粮食,药材,矿产,北平的呢绒,牛马牲畜,南方的丝绸、茶叶,南北货物交流,北平的航运公司,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

    整个从业人员,居然超过了十五万!

    “主公,现在北平的军工生产也相当可观,基本上是应天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处了。”张希孟缓缓说道。

    北平的军工,那还是张希孟和朱元璋留下的。当初收复北平之后,为了防备北元反扑,在北平周围,留下了很大的规模的军工作坊。

    那时候就能生产刀剑,盔甲,火铳,火炮……经过了这么多年,北平又添置了采矿,炼钢,铁器制造,基本上把产业链补全了。

    甚至北平还能生产维修纺织机械,有一大批能工巧匠。

    所以毫不夸张讲,北平算是大明工业水平最高的地方。

    这还不包括北平上百家的屯田公司,以及大批的牧场,林场……除此之外,北平还建成了两座规模庞大的学堂。

    北平大学堂,北平师范学堂,这两座学堂加起来,每年能提供超过两千名各种人才。

    一路盘算下来,就连朱元璋都暗暗感叹,朱标就更不用说了,他把朱棣放在北平,就是希望四弟能用他的方式,闯出一片天。

    现在看来,朱棣不光闯出了一片天,还附送了一座金山,一座银山!

    “父皇,四弟有大功于国家啊!真把他从北平弄走,咱们就这么接了北平,我真是于心不忍。”

    朱元璋微微沉吟,忍不住道:“说实话,也就是老四那个不顾一切的劲头儿,才能弄出这么大的一份家业,换成你们其他人,谁都不行!但既然事已至此,也就没有别的好说,北平的家业太大了,必须拆开。”

    朱元璋一锤定音,北平当真是太大了,也太肥了。

    一场粮食大战,就让人看出了北平的实力。

    朱棣贡献了三百多万石粮食,超过了朝廷投入弹药的三分之一。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