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了?工商就不能发展了?你这叫因噎废食!”

    朱元璋这次得了理,也不客气道:“不是因噎废食,是未雨绸缪!朱棣还太年轻人,他身边也没什么好东西,纵着他们胡来,一心求财,早晚事情不可控,就麻烦了。”

    朱标默默听着,他突然意识到老朱好像不是要反对,而是问道:“父皇,你的意思……是要派一名官员过去?”

    朱元璋点头,“咱思量过了,楚琦在湖广干得不错,本来是想调他进京,当一部尚书的。但是他这个人,总是讲什么大同极乐,说什么要建大光明境……和其他人格格不入,让他去北平,替咱看着老四,正合适!”

    朱标追问道:“父皇,那你要楚琦担任布政使,还是按察使?”

    老朱笑了,“你当初把留守司甩给了朱棣,布政使,按察使?这俩官能挟持住朱棣吗?”

    朱标脸色微红,低下了头。

    马皇后咳嗽道:“重八,你要不给老四权力,他也没法办学。现在要盯着老四,你准备怎么办?”

    朱元璋道:“咱准备设立个职位,能够节制三司,思前想后,就叫做巡抚,给楚琦加个御史中丞衔,让他奉旨巡抚北平等处,赐王命旗牌!”

    好家伙!

    老朱直接派出了一个钦差大臣,这分量是足够了。

    谜题一层层揭开,到了如今,总算是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朱棣去了北平,一步步折腾,除了开疆拓土之外,他也需要在产业上面,实现突破。

    甚至可以说,需要他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

    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朱棣骨子里的大胆叛逆,好大喜功,让他非常适合追逐利润,干大事业,闹出大动静。

    张庶宁办个书坊,想的是和同学合伙,想的是雇佣学生家长……虽说利润也不少,但是远远到不了竭泽而渔的程度。

    朱棣就不一样,这混小子一开始想的就是利用那些犯人,想的是拼命压榨,做到利润最大。

    一看这就是个大缺大德的好苗子,值得栽培!

    老朱家三口人又商议了一阵子,朱棣缺的不光是钱,还有各种便利。

    “父皇,北伐的时候,疏通运河,现在漕运已经能达到北平,但到了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