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门关好,转头进了屋子。

    此刻张希孟拿着茶杯,给汪广洋倒了一杯浓茶,自己也倒了一杯。

    “我知道你很疲劳,但有些事情我不交代清楚,你进京会有麻烦……没办法,你先喝点茶,提起精神,可别打瞌睡!”张希孟笑呵呵道。

    汪广洋心说我又不是小孩子,要命的时候,咱不能学小孩子上课发困啊?

    但他还是连忙抓起茶杯,喝干了浓浓的龙井,打起精神。

    “张相,您快点吩咐吧,下官是真的提心吊胆,就像被人拿大缸罩住了似的,摸不着东南西北啊!”

    张希孟大笑,“你别过谦了,朝中的事情,你又不是不清楚……盐运使司出事,那么多人害怕,他们怕在哪里,你应该略有所知吧?”

    汪广洋忙道:“张相,盐利很重。这些年有人不断提拔亲信,安插其中,查了盐运使衙门,谁也不知道会牵连什么人,朝中所有高官,都人人自危。”

    张希孟点头,“这是其一,那你知道为什么能举荐提拔亲信吗?”

    汪广洋稍微一愣,还是老实道:“请张相指点。”

    张希孟笑道:“这就是国初的毛病了,一切初创,即便早早开了科举,那些只是读圣贤书的年轻人,也很难快速熟悉朝政。偏偏政务这么多,事情都非常复杂。必须靠着举荐,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官吏,让他们来操持紧要的政务。”

    这几句话,其实就说明了李善长的处境。

    你说老李真的那么罪不容诛吗?

    也不是那么回事,问题是身为宰相,举荐发现人才,就是他的职责。这帮人都是靠着老李举荐的,知遇之恩,比什么都重。

    要知道几十年后,科举主考,仅仅凭着在卷子上写下取中两个字,就能收获一大堆忠心耿耿的门生。

    李善长这种,连科举都不用,只是一句话,就安排了紧要官职。承蒙恩典的哪些人,谁敢不视李善长为恩主爹娘啊!

    李善长根本不用结党营私,因为有太多的人,都围绕在李善长身边。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李善长安排的人,是饭桶吗?

    还真不是,李善长安排的,不敢说百分百能臣干吏,但至少也能胜任工作,可以把政务干得很出色。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