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的研究。

    循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路,辅国治民,做好学问,当好官员,无愧自己,无愧百姓.

    “总算是拿出来了一份粗略的大纲,你们都看看吧。”

    张希孟满脸疲惫,将一摞文稿递给了叶琛,高启等人,让大家伙传阅。

    这帮人为了能快速浏览,直接把张希孟的文稿铺在了桌面上,一张挨着一张,大家伙快速浏览,一页一页看下去几乎每个人都变了颜色。

    叶琛第一个看完,也是最先一屁股坐在地上,忍不住感叹,“张相,如此,则孔孟之道可以休矣!”

    这时候徐贲不免反驳道:“我看不是这样,孟子不也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吗?张相讲衣食为本,日用为道。这也是孟夫子主张的。

    叶琛忍不住摇头,似乎可以这么说,但实际却是南辕北辙,十万八千里。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之道,说得再多,也不过是自仁义而起,以仁义王道,治天下,抚百姓。说来说去,这是说给君王的,劝说君王要如何治国

    ,可是张相这里,主张衣食为本,衣食何来?农夫田耕,织工纺线,衣食源自百姓。日用也是百姓日用,这个道也不是朱夫子讲得天道,而是扎扎实实的富国裕民之道,归结起来,还是民本之道啊!”

    叶琛是宋濂、刘基等人的好友,学问水平自不必说,他很轻易明白了张希孟的意思。

    其实可以说这几年张希孟的主张都没有变过。

    从最初的均田开始,讲的是民生根本,随后划分千年,主张君王与百姓共天下,如今又干脆指出衣食为本,日用为道。

    等于是全盘推出了民本之道。

    张氏学说的根基,在这一刻,已经确定下来。

    高启自然也能领会,他却是心中狂喜,抑制不住激动,张相果然没让他们失望,期待了这么久,一趟白鹿洞书院之行,果然有石破天惊之举,惊世骇俗之作。

    “叶学士,民本之道,其实自先秦时候,就有无数名家提出来过,诸子百家,也都有爱民之心。奈何历代以来,

    那张相的衣食为本,日用为道就是错的?

    很显然,张希孟也掌握了儒家的绝学。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