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把老朱的成功,解释成仁政、王道、爱民,接下来就该是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果然万物皆可入儒门啊!

    “大哥,你评评理,到底是谁对谁错?”

    “我管你谁对谁错!”张希孟气哼哼道:“你给小兔崽子考试那么拉胯,就是丢了我的人……这样吧,回头告诉你们先生,让他抽空来经历司,我要找他聊聊。”

    这回轮到沐英发愣了,别人考不好,都是被叫去见先生,怎么到了大哥这里,成了先生见家长了?

    这是什么道理啊?

    不过貌似也没什么,谁让大哥与众不同呢!没准交代了两句,往后先生就不敢为难我了。朱英还挺美的,果然,没有两天,他就把先生叫去了经历司,等候我大哥的谆谆教诲吧!

    杨先生是一名很普通的私塾先生,他的家室不错,早年读了不少书,可元廷的科举实在是坑爹,他几次都没有考中,只能返回家乡,开了家私塾。

    一直到朱元璋占据了滁州,要上学的人多了起来,私塾才扩充成了府学,杨先生也在里面领了一份工钱,算是吃上了公粮,只不过却是一群红贼给的,到底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杨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

    他这是第一次步入红贼的衙门。

    经历司作为承上启下,枢纽内外的机构,远比想象的要忙碌许多,杨先生没能直接见到张希孟,要在外面等候一会儿。

    他也趁机观察,留意经历司的工作。他发现这里很忙碌,都是一些年纪不大的人,出出入入,每个人怀里都抱着公文,也不知道一府之地,哪来那么多的事情……就在这时候,突然人声鼎沸,来了大事!

    原来是高邮的诚王张士诚,派人送来了亲笔信,请求朱元璋出兵援助。

    书信写得十分谦卑,甚至到了谄媚的地步。

    奈何张希孟根本没看,就扔到了一边。

    这时候经历司的几个官员,包括陆洲,都傻傻看着张希孟。

    “那个经历……这可是求援的信啊,不能等闲视之,还是交给上位定夺吧!”

    张希孟把眼睛一瞪,“定夺什么……或许诚王那里有一点小麻烦,但是我们不该出兵的。”

    都事阮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