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阵地埋伏,织起一张大网。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支力量也调动起来,那就是遍布滁州各地的护田民兵……没错,在分田之后,朱元璋接受了张希孟的建议,鼓励乡村百姓,结社练武,组成民兵,平时维护地方安全,协助对付山贼土匪。

    到了战时,他们要负责运输粮草、伤员。

    民兵没有军饷可拿,但是每个月有五斗米补贴。

    另外本村可要拿出一些财物犒赏民兵。

    总而言之,民兵就是百姓自愿组成,保护分田成果的队伍,就是正规军事力量的补充。

    老朱按照张希孟的建议,下达了命令。

    结果效果出乎预料得好!

    各地年轻人踊跃参加民兵,有些上了年纪的,经验丰富的,竟然也投身其中。这些年天灾人祸,接连发生。又历经了几年的战乱,谁心里没有一本账,这可不是什么太平年月。

    好容易有了一位肯为大家伙做事的好上位,给大家伙田亩,让大家伙能吃得饱,穿得暖。这是多大的恩德!

    更何况组成民兵自保,那也是为了自己,为了乡亲,总不至于乱兵土匪来了,就只能坐以待毙吧!

    因此从滁州到和州,民兵组织如火如荼,王弼那些人就是民兵出身。

    目前为止,要说民兵有多少,张希孟并没有准确数字。

    但保守估计,也不会低于五万人,而这五万人当中,至少有两万是可以离开本县,到百十里之外,运粮作战。

    到目前为止,朱元璋的兵力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三个层次。

    首先就是最精锐的十几个千户,他们装备好,训练充足,甚至可以基本实现脱产,是全军的拳头。

    而后是二十个乙等千户,这些人一半训练,一半屯田,也有着强大的战斗意志。只要条件允许,随时可以提升为甲等千户。

    最后就是分布在各个村子,多达数万人的民兵。

    从上到下,铜墙铁壁。

    正是有了这份底气,面对元廷几十万人马,才能迅速统一意见,跟元军血战到底!

    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朱元璋这边可比吵吵嚷嚷的张士诚,要强了不止一筹。

    赵均用并不知道他要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