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迁落井下石。

    什么理由?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后不久公布了一份名单,太原元谋功臣,一共十七人。

    秦王李世民居首,如今的尚书左仆射裴寂次之,已死的刘文静排名第三,后面大都是贞观年间的名臣, 如柴绍、唐俭、刘弘基、长孙顺德, 而李高迁排名第十六位。

    裴寂、刘文静先后对阵薛举、刘武周兵败, 遭罢官削爵, 但不久后就得以起复……同为太原元谋功臣,李高迁理应也有这个资格。

    而且李高迁依附太子,是东宫在外不多的领兵大将,李建成不太可能就此放弃。

    “五日前,某探听苑君璋有意南下,派人送信给郡公,同时也送到崞县刘世让处。”李善压下内心复杂的情绪,低声道:“昨日一早,知晓数万突厥骑兵南下,即刻启程往崞县……不料刘世让已……”

    谷鷄

    “三日前,刘世让传令雁门守军出塞援马邑。”李高迁目光闪烁,“前日午后再次传令,直到昨日某不得已出兵……”

    “襄邑王也在崞县。”李善垂下眼帘,“刘世让断言突厥绝不会大举南犯,不肯撤兵……”

    “所以怀仁连夜召集青壮府兵,赶赴雁门……”李高迁嘿了声。

    李善叹了口气,“若是昨日没有去崞县,而是来雁门……”

    李高迁沉默片刻后摇头道:“非怀仁之过,非怀仁之过……刘世让奉命经略马邑,雁门守军乃其麾下。”

    李善坦然将这些实话实说,他曾经想过,如果昨日自己赶赴雁门,劝李高迁不要出塞浪战……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

    一方面刘世让有这个权力,李高迁倘若守关不出,而突厥骑兵并未南下,最终导致马邑城破,这个锅……刘世让铁铁是砸在李高迁头上的,李善劝阻的可能性并不高。

    另一方面,李善也从留守雁门的将校嘴中探知,李高迁从没想过可能的突厥大举来犯,如果只是苑君璋……元气尚未恢复再次来犯,这等功劳李高迁也不愿放过。

    安静了片刻后,李高迁突然问:“襄邑王在崞县?”

    “嗯。”李善勉强笑了笑,“两人殴斗,鼻青脸肿。”

    李高迁不再追问,再次陷入沉思。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