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的魏国官员,如郑冲、王业等人也一个个四散。

    曹髦登基之时,他们曾对这个诗书风流的少年帝王寄以厚望,将其比喻为曹冲在世,而现在,曹髦原形毕露,毛燥的本性显露出来。

    王昶、王浑父子把持魏国朝纲,一时声势无两。

    王浑在曹髦跟前夸下海口之后,即开始整军备战,运筹帷幄方面,他自问不输给钟会,但就凭这一点,还不能保证魏军能击破围困。

    一个好汉三个帮。

    仅靠自己一个,肯定是打不过有一群骄兵悍将的蜀国大军。

    猛将。

    大魏必然要有猛将。

    要不然的话,无法速破蜀军的围堵。

    就在王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其族兄王沈,向他提出了一个谏议:“兄长,何不引胡将御蜀?”

    “你说什么,引胡人为将,这怎么可以?”王浑心头一震,摇头道。

    随着魏国控制力的下降,这些年内附诸胡的势力开始抬头,王浑出身太原王氏,那里距离南匈奴五部驻地离石不远,匈奴及杂胡在蛰伏了数年之后,已经成为并州的一股庞大势力。

    王沈见王浑心有犹豫,继续力劝道:“玄冲,为兄说的引胡,并不是并州的匈奴人,而是远在幽州的鲜卑别种,鲜卑一族自步度根之后,有轲比能,轲比能之后,分化为宇文、段氏、慕容三部,其中段氏与我大魏相睦,宇文、慕容两部则是世仇,相互攻杀不断,为兄说的引胡,就是引段氏鲜卑入境御蜀。”

    王沈提出引段氏鲜卑之策,来自幽州刺史王乂,王乂之义王雄,出身琅琊王氏,接替田豫坐镇幽州多年,曾遣刺客刺杀鲜卑别种大人轲比能。

    王沈交际广阔,与王乂来往密切,这一次提议引段氏胡入魏境,也是太原、琅琊两家王氏联合起来的一次尝试。

    王浑听到王乂之名,心中才始放下心来。

    王乂的兄长王浑,与他同名,两人曾同朝为官,很是惺惺相惜,只可惜的是,天不假年,琅琊王浑早逝,两人的交集也只能浅尝即止。

    “玄冲,听说晋王殿下最近也在幽州活动,有拉拢鲜卑诸部的意思,我们要是晚了,怕是招募不上鲜卑部落最为精壮的勇士?”

    王沈这最后的一句话,终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