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拾了他吴大帝的遗惠罢了。

    当然,宣传是一回事,实际是怎么回事,孙权还是清楚的。

    在得知朱然撤退、潘濬覆没之后,孙权立即乘着楼船东下,跑到东线吴军的驻地广陵,去见吴国最厉害的军事统帅:大都督陆逊。

    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

    孙权痛哭流涕,难得的向陆逊承认,自己偏听偏信鲁王一系的谗言,对太子孙和的人多有打压,他现在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决定立即改正。

    当着陆逊、陆凯等人的面,孙权拟下诏书,正式任命陆逊为大吴丞相,驻节武昌,统御吴国水陆大军,节制各路人马。

    陆逊得孙权重用之后,领军再次进驻武昌,与朱然、吾粲等吴将一起商议,重新构筑对蜀的新防线。

    这一条防线以武昌为支点,以柴桑为后方,相比之前以夏口为支点的防线,要更加的靠近东面,从整体态势来看,更接近当年孙策、刘表对峙时的局面。

    有陆逊在军事上稳定局面,孙权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回到建业之后,他又马上颁诏,立太子孙和为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陆凯、聂友、丁密、吾粲、陈正、陈象、张纯等支持太子孙和的势力,均得到提拔和重用。

    鲁王孙霸一系的人,除了孙鲁班靠着讨好孙权,没有受到多少牵连外,其余人等,如鲁王府长史杨竺、大司马全琮、中书令孙弘、镇南将军吕岱、将军吕据等人,纷纷被排挤出朝堂,贬官的贬官,外放的外放。

    这么一番清洗之后,吴国朝堂上两宫之争告一段落,一时间杂音倒是少了许多。

    在外交层面,孙权同时遣使张布等人,出使洛阳,向魏国寻求支持,在给张布的命令中,孙权甚至表态,愿意以“大魏吴主”的身份,向魏国上表,只希望魏吴能够加强同盟关系,合力共同对抗刘封的逆蜀。

    蜀汉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威胁。

    孙权经过这次的教训,对这一态势认识得很深刻。

    洛阳,魏国朝堂上,意见分歧依旧,由于离得远,魏国官员对夏口之战的具体战况了解的不是很详细。

    大将军曹爽在得知汉、吴两边打生打死,只死了一个叛将潘濬之后,深表遗憾。

    战报上的普通士兵伤亡数字,那不过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