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说,又不属于荆州一系。

    在北方的曹魏,曹丕在称帝之后,为了解决“唯才是举”制度上的弊病,采纳陈群的建议,以九品中正制来录用官员。

    这一方式比起“乡邑举孝廉、隐居刷名望”虽然要好得多,但骨子里还是一种不平等的选用人才方式,因为评定品级的人依旧会有不同的标准。

    经历过被杨仪、廖立等荆州士人暗算之后,刘封对荆州的士人大儒,如刘巴、许靖、谯周等人已经不再信任。

    这些人虽然学问很好,但总会有私心。

    一旦师生关系固化,则又会引起蜀汉内部的一场动乱。

    效仿后世的公办学校,推行蒙学、初学、中学、大学的教育体制,让寒门子弟有书念,有学识学,是刘封目前想到的解决“人才选拔难题”的方法。

    就穿越众来说,一般的做法,就是用科举来替代九品中正制,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经验。

    但科举制度的盛行,是建立在王朝安定的基础上,在三国鼎立的时代,要推行科举,刘封认为还为时尚早。

    现实的情况是,汉末连年动乱,在这个年头能读得起书的人太少了,要是按科举来选士,只怕最后录用的还是杨仪、廖立那些人。

    原因也简单,贫苦人家连字都认不全,自然不可能超越前者。

    就算有寒门出现一、二个神童,也是杯水车薪,最终还是会被庞大的士大夫阶层给同化掉。

    所以,刘封决定另辟蹊径,走办公学之路,这条路也就是后世普遍推行的义务教育。

    九年制,刘封现在还养不起,但三年制,刘封觉得他有这个实力。

    只要一批批适龄童子进了公学,学到了蒙学的知识,那么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对以后生活的憧憬。

    更重要的是,刘封已经把自己定义为了首任大祭酒,也就是校长的当然人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