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哪还了得?如今皇上春秋正盛,皇后年华尚在,他们强请国本意欲何为?万一,有一天皇后元子诞下,那又将置皇长子于何地?难道,他们要再上疏一次请求废太子或者废后吗?社稷之重,岂能让他们这样肆意颠倒?其昌不才,其昌有一个小小建议,欲与诸位同议。”

    翰林们早被董其昌的情绪煽动了,谁愿意寒窗十载,考取功名以后就成了翰林院里给人打杂抄书的书记员呀?谁还没点理想呀。

    于是,一个翰林说道:“其昌兄请明言。”

    董其昌看着翰林们的情绪也到位了,董其昌终于把心里的那句话说出来了。

    董其昌道:“皇长子非皇上嫡子,乃是庶子。郑贵妃之子亦是庶子。而今皇后未出嫡子,两庶并在,这才是他们矛盾的重点。他们想抢从龙之功,用心何其险恶?所以其昌建议,我们翰林院一起上疏皇上,请皇上封王二子。待到将来皇后元子诞生,这国本之事自然尘埃落定。若是皇后元子未生,到时候二王渐长,我等自然也可谏言皇上,择其贤者为储。这样我们也可以了却皇上心事,又可为国直言。皇上看在眼中,这满朝百官,谁忠谁贤,不就一目了然?”

    众位翰林听完董其昌的话后,他们原来就已经躁动的心,不由得也怦怦直跳起来,这可是一个天赐的机会呀,如果抓住了,就能到皇帝的圣宠,到时候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呀!

    但是,还是有人担心的说道:“我们这些翰林人微言轻,恐怕难以撼动百官之念,,,”

    是呀,这下子让所有翰林们都犹豫了起来。

    不过,董其昌还是有后手的,董其昌前段时间花尽了心思创作了一副写意山水画并且也提上了字,然后送给了自己的同乡,如今的内阁大臣王锡爵!

    董其昌说道:“诸位同僚稍安勿躁,我已经联络了荆石先生,荆石先生赞同我们的意见,并且决定和我们一起上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