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隅的风月楼。

    入夜以后,小西行长还想做最后的挣扎,他开始朝着东南方向进行突围,准备渡过大同江向着汉城(今首尔)的方向撤退。

    但是,李如松岂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围三缺一打的就是对方撑不住逃跑的过程。就这小西行长朝着汉城方向突围的路上,早就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宁和查大受的伏兵在路上等候了。

    在李宁和查大受的掩杀下,突围的倭寇被击毙数百人。不过,唯一遗憾的是小西行长这个矮个子倭寇跑的太快了,李宁和查大受竟然没有弄死他,让他给逃了。真是可惜呀!

    在这场战争里,当时的明军可谓是配置高端,丝毫不像是古代的冷兵器军队那样。

    明军配备了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在当时的朝鲜纪录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李如松这一战下来后,直接一波就收复平壤、开城,并且朝着汉城进攻而去。这一战,明军付出阵亡790人的代价,却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可谓是一场相当漂亮的歼灭战!

    万历皇帝在接到战报的时候都开心的喝了好几瓶神仙快乐庆祝,花出去的银子总算有结果了!

    在如此重大战果的激励下,李如松也乘胜追击打了碧蹄馆之战。

    之所以要打这么快的原因,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明军的军粮后继乏力,战线拉的太长了又是出国做战,部队在当地根本就得不到一点点补给。

    面对如此窘境,李如松为了完成朝廷尽快结束战争的战略意图,也只能发动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

    李如松在平壤大捷后,为了快速的缓解后勤危机,所以想要乘胜追击倭寇速战速决。

    于是,李如松先派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的将领高彦伯率领数百骑兵侦查开城至王京(汉城)之间的道路,在万历二十三年正月底的时候,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位于首尔西北部的高阳市德阳区碧蹄洞,是前往王京的必经之路)南方的砺石岭遭遇了倭寇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人。

    一时之间,敌我双方进行了一场前锋交战,查大受部很快的就把倭寇的前野长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