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司监察的科道官再议。这下子辛自修又有战斗力了。在辛自修的授意下御史张鸣冈等人行纠察职责,首攻工部尚书何起鸣。

    而这位工部尚书的后台也不弱,他和司礼监大太监张诚走的很近。这相当于何起鸣宫里有人呀!

    因为大凡工部尚书,都必须要搞好和内宫太监的关系,因为工部主管工程建设,而宫内的建设项目是最多的。

    而这这些工程的款项,往往是工部官员和宫内管工程的太监一起勾结分肥。何起鸣和大太监张诚就是这样走在一起的。

    张诚开始替何起鸣运作,给事中陈与郊这时候早就跳反了,所以他也直接掺和了进来。陈与郊上书说要将何起鸣和主持京察的辛自修放在一起评论,这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替何起鸣开脱。

    辛自修进二连三被人背刺,一气之下就托病辞官了。

    御史高维嵩、赵卿、张鸣冈、左之宜意气不平,上疏弹劾何起鸣。何起鸣被迫致仕。但是万历皇帝耳根子软呀,听谁的都觉得是对的,张诚再在他耳边唧唧歪歪的,万历皇帝就听信了张诚的话,相信何起鸣而怀疑辛自修。

    便责备高维嵩,说“朝廷每用一人,言官辄纷纷排击。今何起鸣去,尔等举堪此任者。”将高维嵩等人调出京外,一些官员又立刻上疏为高维嵩抱不平,叶遭到处罚。

    这下子,本来热热闹闹的京察大计就这样一地鸡毛的结束了。说到底还是因为万历皇帝没主见,听了谁的话都觉得有道理,一点担当决断都没有。

    最后一场京察下来,两千多位京官,最后只处置了33人,而且这三十三人都是没后台的倒霉蛋,像吏部,督察院,翰林院这些衙门竟然一个被处置的都没有。

    可想而知,这场京察就是一场闹剧,一场大明官场的现形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