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国家正是拥有千千万万的如李教授这样的创业者,才能支撑起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作为一名记者,也由衷的向这些企业家致敬,因为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了动力。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四千多字,第二天早上就放在了胡启迪副总编辑的面前。

    胡启迪仔细的读了这篇文章,先是惊喜万分。

    “对国家改革方向有着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全球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势,如此眼界,我都没有,佩服佩服!”

    即便如胡启迪,也深感李教授的思想高深莫测,不是自己能够相比。

    “看来这位李教授是真的有水平。”

    胡启迪用笔在文章上划了几下做为重点,又修改了几处,然后看着编者按深思起来。

    “吴帆,前面都没问题,那是李伟豪的话,咱们如实采访如实说即可,但你这编者按有些问题,有些过分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这可与现在的氛围有些相左呀!”

    吴帆立刻说道:“我觉得没问题,李教授说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就如星星之火无可逆转,而且他提出了一个抓大放小理念,说在十年后,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创造数以亿计的就业机会,如此大作用,对企业家们的作用用任何修辞都不为过。”

    胡启迪笑着摇了摇头道:“那是李伟豪所说,能否实现?不好说吧,我还是那句话,这篇文章尽量采用李伟豪的话,反正他就是个个体户,说什么都无所谓,没人去找他,但咱们不能做出过多的评论,特别是主观臆断,你再思考思考,然后再给我看一遍。”

    吴帆却摇了摇头道:“老胡,咱们深市可是特区,特区就要胆子更大,如果连话都不敢说,那如何去做?所以我觉得这段话不能动,甚至要重点突出………你也考虑考虑?”

    胡启迪眼睛一瞪。“你这个丫头真是倔,我也是害怕万一嘛!”

    “老胡,没有万一,我坚信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会始终进行下去,其实咱们深市已经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如今的样子,纵观整个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例子吧。

    所以你不要瞻前顾后,要用这篇文章给市场信心。”

    “…………!”胡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