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般,只怕效果并不明显!”

    萧承闻言,却是当即道:

    “细细说来!”

    朱升连忙起身,振声道:

    “此法,不过聊胜于无,无法接过朝廷筛选士子的重任!设想有两名士子,一名才学渊博,不屑以此法直入科举复试。而另一名才学浅薄,无法通过官学的考核,还是会选择前来京中参加科举初试,以此博一个微弱的希望。”

    “便是因为如此,草民方才说此法聊胜于无!”

    萧承闻言,当即和张昭对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此前不过一拍脑子,如今被朱升一说,貌似还真的并没有多少作用,颇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意思。

    萧承看向朱升,朗声道:

    “你既看了出来,可有办法补救?”

    朱升看到萧承这般从善如流,认真询问他意见想法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喜,语气更是高昂,道:

    “修建官学,乃是仁政,可继续施行。可将各地官学有推免试名额的职权,改做获得官学认可者,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至于推免试,也不需要废除,但需要控制名额。通过之人,可直入科举复试。”

    意思翻译一下,就是说以后各地官学,只有颁发高考资格的权利。各地官学认可的士子,就有了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

    而推免试,可以直接进入科举复试,就是个保送制度。提高推免试的地位,才能够吸引更多有才学的士子参加考试,达到科举分流的作用。

    萧承闻言,眼中一动,却是继续问道:

    “他国士子,欲要参与科举,又该如何?真有才学,又没有时间精力进入官学的士子,又该如何?”

    朱升闻言,不假思索,便继续道:

    “官学不规定学习时间,只需要通过官学测试,便可有参与科举的资格。”

    “如何杜绝官学官员贪腐,买售科举资格?”萧承又问道。

    朱升微微一愣,理所应当地道:

    “选用德行高尚之士充任学官……”

    张昭闻言,却是毫不犹豫地摇头打断道:

    “才学能够看出,德行高低又岂是能够轻易分出?”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