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仍其荒废,实在是有些过于可惜了!

    萧承视线,不由地转到金手指之上。

    【……稷下学宫--1、特殊建筑“稷下学宫”可修建;2、可随机刷新诸子百家出身的名臣,概率与皇威相关;3、可派遣赋闲大臣入学宫学习,根据大臣所学出身、性格品性,分别习得道、儒、法、名、兵、农、阴阳学派知识。学习时间为三年,臣子随机增加各项数值。

    ……】

    稷下学宫,看着就让人心痒痒!

    萧承不由得皱了皱眉,道:

    “一应银粮物资,皆是敞开了供应,朕这边,也是早早地交代了下去,为何到今天还在准备?”

    曲诚闻言,顿时一唬,连忙为自己解释道:

    “陛下明鉴,民曹如今人手不够。调集人手工匠,只能够从少府那边想办法。这便要通过尚书台签发调令,少府那边再批复,方能完成。这些流程公文,繁琐复杂,是以这才拖慢了速度。请陛下恕罪!”

    萧承听到曲诚的解释,这才想了起来。

    这如今的尚书台,虽说是六曹,但毕竟和明清时期,那极为完善的六部制度,还是有极大的差异的。

    现在的六曹之中,客曹便不用再说了。

    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民曹,则则更像是户部、工部的结合体;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

    六曹如今的人手不就不多,民曹这边需要负责之事又实在太多,这自然只能逼着曲诚从少府那边想办法了。

    萧承沉吟片刻,沉声道:

    “好了,朕知道了。今后你多往少府跑跑跑,必须尽快将工匠抽调至感业寺!”

    “遵命!”

    当下六曹,和朝廷九卿职权相互重叠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将朝廷上下彻底整合,改进成明清那种完善制度的念头,在萧承心头越发强烈起来。

    张纮见萧承交代完毕,又看着四周同僚并无起身禀报之意,这才站起身来,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高举头顶,恭敬道:

    “启禀陛下,朝中大臣、边境将士的一应封赏,已经定下来,请陛下过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