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东坡这样的企业现在到底面临什么困难。

    都怪几大巨头赤膊上阵,各种补贴搞乱了社区电商市场。

    让上面批评抢老百姓的菜篮子生意。

    按照现在的逻辑,就是互联网+生鲜,直接利益受损方就是农产品批发商和菜市场菜贩,农民几乎没有损失甚至还赚更多。

    但是上面的担忧却是垄断造成更大的破坏,比如以前中间商赚了差价,是一大批人得利,现在靠着互联网,最后靠着补贴,最终活下来也许只有一两家垄断企业,可以类比某滴,某团。

    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只不过是一个垄断的批发商,抢了无数个小批发商和菜贩的生意。

    现在蔬东坡也聪明了,得到通知后,先是保证不搞垄断,然后承诺要研究技术,改变最上游产业,也就是种植产业。

    最终孵化出国外那样先进的生物科技公司,甚至出口基因改良的种子。

    这样上面也不会再说什么,白书龙就是这种情况下,和不少社区电商、食品供应链公司都有合作。

    杨舟算是坐着金山不自知,本身清北生物系专门研究植物的白教授就是业内大牛,杨舟的身份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最终谈下来便是蔬东坡每天可以接收100吨胡萝卜、100吨白菜、100吨西红柿、100吨茄子、辣椒之类的各种蔬菜。

    反而是杨舟供应不上,只能保证每天50吨各类蔬菜混搭。

    毕竟还要去和其他公司谈,杨舟也没办法。

    蔬东坡方面也很爽快,杨舟说多少,他们就要多少,还承诺要是能够多提供就更好了。

    最让杨舟激动的就是价格,蔬东坡批量收购,价格却达到了零售价的3分之1,人家也说得很直白,比如零售价3元的蔬菜,给农民就是1元收购,他们赚1元,终端销售利润1元。

    终端销售有门店成本,配送成本。

    蔬东坡也有软件成本,客户开发成本,配送成本等等,其实利润率也许还没有杨舟多。

    总之也算是皆大欢喜,50吨各类蔬菜,收购价格就在8毛到1.3元,平均价格就在1元。

    而50吨,就是10万斤。

    农民分走5万,都还剩下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