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导弹项目得到了军队的大力支持。结果是目前世界导弹项目发展很快,特别是最重视这个项目的德国。据我们目前得到的情报,德国的导弹已经完成了200公里以上的试验,而且获得了成功,最高射程达到250公里。只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就会投入战争。”

“200多公里?”

赵忠尧很是惊讶。

200多公里,如果现在的火箭真能够飞这么远,那么真的已经是跨越性的发展了。一些科学家预测人造卫星的时候,认为只要火箭飞到130公里到160公里左右,就能够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赵忠尧没想到火箭项目竟然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因此忍不住道:“委员长,那么我国的火箭项目呢?我知道周培源教授成立了‘太空研究所’,主要研究火箭项目。很多空气动力学教授参加了这个研究所。”

目前中国的火箭项目,是中国固体物理学领军人物,以及中国相对论研究、量子力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周培源教授牵头成立的。中国大学不少这方面的教授,参加这个研究所的数量很多。包括很多来自欧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也参加了这个项目。这是赵忠尧知道的事情。

“赵教授,我国的导弹项目,在军方这边,是国防科工委负责的。至于周培源教授的‘太空研究所’,是我们为了得到更多专家教授的知识故意成立的。至于我们现在的导弹项目发展到什么地步,就让刘主任(刘湘)汇报。”

两条路走路。

为了发展中国的导弹事业,一个是军方那边研究“导弹”,目的就是为了造武器。而另一方面让周培源教授,以他的威望组建“太空研究所”,汇集那些欧美空气动力学的专家。以开发太空,以发展人造卫星的目的,推进火箭项目。军方的导弹组这边碰到一些困难的技术问题的时候,会悄悄地送到“太空研究所”,让这里的那些专家教授也参与解决。毕竟目前在清华大学的空气动力学不少教授,不少都是冯卡门教授的助手。不用他们的知识,才是浪费。

刘湘立马道:“我国的导弹项目,是和德国合作开始起步的。因为当初德国的导弹项目发展的时候,因为是民间项目,所以缺乏资金。当时我们和德国有很多合作,委员长坚持要和当时德国的火箭项目合作。所以德国早期的火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