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比拼的就是工业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旦发生战争,靠的就是谁的工业实力强,我们的工厂必然是需要总动员。战争在即,教育资源要倾斜到尽快培养人才的地方。我最近仔细看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当中的教育计划,整体上的确是不错。但不符合即将要到来的战争。我的想法是,好好的发展现有的部属大学,不要增加新的部属大学,大学扩招的步伐也可以缓一缓。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中专和技校,以中专和技校作为三五计划教育发展的重点。”

发展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必须要走的道路。

不过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本来教育部的计划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也就是1939年的时候每年的大学招生人数达到40万。是现在大学招生人数的一倍。

要完成这个目标,一个是要增加大学数量,一个是要增加大学招生人数。不过不管是增加大学数量,还是大学进行扩招,这都是需要投入很多的钱,占用大量的教育经费。如果是和平时期,段勋会支持教育部的计划。因为中国目前已经到了可以大力发展大学教育的时候。

可是马上就要打仗了。

现在大学精英培养模式,还是足够中国使用。为了应付战争,段勋需要更多地,能够迅速参加工作的人才。因为一旦打仗,中国的工厂就需要机器不停。因此段勋准备继续以前的模式,第三个五年计划依旧是重点发展中专和技校为主。给各行各业尽量的培养更多地人才。

“总理说的很有道理。”

戴勘点头。

教育部是戴勘分管的,因此戴勘第一个说话。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中国的学生数量来说,教育部第三个五年计划做的还是非常合适的。

但段勋说得对。

要打仗了,就跟和平时期完全不一样。一切都要以战争为主,战争是头号任务。大学培养,花费的资金太多,而且培养的时间太长。

“戴总理,这个事情你和教育部谈。不要弄出大动静,悄悄地改了教育部计划。”

“是。”

中国高层判断要打仗,这只是小范围之内的事情。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随便泄漏的,毕竟这可是会影响稳定的事情。现在的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