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是拥有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工厂的建设、管理、生产、销售都交给商人管理。重工业部是指导生产方向和进行财务监督。

像上海,本来拥有十多家中小型机床厂。不过为了发挥规模优势,全都合并到上海机床厂,胡厥文担任上海机床厂的总经理。上海机床厂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机床厂,一年的机床生产量达到了8000台。

不仅仅是整合国内的机床力量,还从美国和德国进口了大量的机器生产设备。

重点打造了西安机床厂、太原机床厂、沈阳机床厂。至此中国已经有了八个大型机床厂,只是这几个机床厂都添加了大量的新设备。而且生产机床的技术工人,并不是那些简单流水线上的工人能够充当的。

缺乏大量的高级技工。

中国这些年虽然大量的建设了技校,培养了大量的技工,但高级技工的培养还是比较缓慢的。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工人培养起来不算很困难,培养几个月就能够上手。但一些机械工厂,需要的是真正有手艺的技术工人,这些人不是几个月,是需要培养几年才可以。技校培养的就是这样的工人,不过这些工人离开技校之后,还需要锻炼几年才能够有足够的经验,才能够独当一面。至于往上高级技工,没有十来年的培养根本不可能。中国现在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

就说电焊工。

如果是简单的东西,比如日常的一些东西,那么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学习不长时间就能够成为一个电焊工。可是一些重要领域当中,如造船工业当中,对于电焊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不是随随便便会电焊就可以在工厂当电焊工的。造船工业需要的那些电焊工,那都是手艺非常出色才可以担任。这样的电焊工可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除非是天赋异禀,不然这样的电焊工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

中国很多工厂都已经建成,但产量上不去,就是这样的原因。

机床工业也是如此。

中国这八大机床工厂,如果按照设计产量,年产量是是可以达到七万台以上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1933年的机床产量不过是2.7万台,连设计产量的一半都不到。

不过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机床产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工业部的计划是,一直到1940-->>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