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低迷,对于中国来说是好事情。

因为大萧条继续,中国才有机会进口更多的机器设备,拿下更多的技术人员。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美国已经批准了两万七千六百人左右的申请。当中作为特殊人才的有117人,一流人才的有236人,二流人才的有1901人。至于在欧洲,我们已经批准了八千八百人左右的申请。当中特殊人才有34人,一流人才有113人,二流人才有575人。这些人当中,已经到达我国的大约是30%左右。”

1931年4月。

离上一次应对大萧条进行的会议过去正好一年时间,内阁是再次召开会议,对于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

成果惊人。

每一项数据说起来,都是非常惊人的,都是一年前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从1929年年末爆发大萧条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是一年半的时间。

而这一年半当中,中国政府的投资规模,那都是原来根本想象不到的。这一年半的政府投资,就超过了整个一五计划中国政府的投资。可以想象这一年半当中,中国是怎样的大投资大建设。

除了这些,段勋最在意的就是人才的引进。

为了引进人才,中国政府是做了人才档案。对于各类人才进行了分类。不仅仅是按照他们的专业进行分类,还对于他们的级别进行了分类。

特殊人才、一流人才、二流人才。

目前来说,占据最大份额的是,那些工厂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有知识、有经验、有技术,在一些工厂可以担任普通技术人员。虽然不是什么名留青史的人物,但也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

相比起他们,被中国政府分为特殊人才、一流人才、二流人才的技术人员,那都是高级技术人员。就算是二流人才,那放在一些中小工厂都是可以担任首席工程师的。

至于特殊人才和一流人才,那都是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引进的人才。这些人可以成为这些重点项目的负责人,重点项目的总工程师。特殊人才当中有不少是欧美国家的大学教授。

这些人才是非常宝贵的。

不要说对于中国,甚至在欧美都是难得的人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