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人分析苏联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化之后,苏联粮食总产量也没有任何的提升,甚至小规模的下降。然后有人给了原因,是因为合作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其实这是片面的观点。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并不是提高粮食亩产的。苏联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让农业人口的数量急剧下降,工业人口的数量急剧上升。也就是说农村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又能够大力发展工业。这才是农业机械化的好处。想要提高粮食总产量,那就不是农业机械化解决的,是后来的化肥工业和种子革命带来的。

建设兵团目前是中国唯一有能力购买大量的农用机械,还能够使用农用机械的单位。而就算是一个建设兵团,他能够使用的农用机械就超过百万台。因为目前建设兵团所有下属的地方建设兵团耕地加起来,足足有六千多万亩。而且随着增加开荒力度,建设兵团下属的耕地数量超过一亿亩指日可待。

这就是市场,巨大的市场。农业机械化巨大的市场。

“所以经发委决定成立两个农机厂,都放在沈阳。东北农机一厂,也叫第一拖拉机厂,主要是生产拖拉机的。东北农机二厂,是生产播种机、收割机的。东北农机一厂和农机二厂,经发委决定全套设备从美国进口,邀请美国工程师帮忙组装。我们要组建的农机一厂和农机二厂,不仅仅是生产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还要能够自主生产这些农用机械配件。包括柴油机、燃油泵、发电机组这些配套产品。”

“因此我们这一次的计划是,围绕着农用机械,从配套工厂开始整体生产,进口完整的一系列机器设备。让我国可以完整的拥有,从配套设备开始到整套产品的生产能力。到时候东北农机一厂和农机二厂,就和武汉拖拉机厂一南一北,成为我国农用机械的两块牌子。沈阳和武汉,也成为我国两个农用机械生产中心城市。”

农用机械领域,大有作为。

经发委批准了大项目,东北农机一厂和东北农机二厂。对于经发委的决定,段勋很高兴。因为他们这一次进口机器设备,并不只是简单的拖拉机厂。而是围绕着农用机械工厂,发展一整套的设备,成立一大批的工厂。

一旦这样,东北地区就迅速的拥有了完整的生产能力。东北地区可以成为农用机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