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特殊行业,主要是金融机构之外,对于外商,应该说是英商投资中国不仅限制大幅减少,反而是增加了很多税收上的优惠条款。

允许英国商人在中国可以直接投资建厂。

然后就是关于内海航行权的问题。

开始段勋还是很强硬,准备彻底取消外国船只在中国的内海航行权。但随着谈判的深入,段勋不停地让步。最后的底线是,英国军舰不能拥有内海航行权。可是英国商人的商船可以进入中国的内海航行,可以直接进入大江做生意。

以及答应英国,约束国内的“反英”浪潮,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

中国政府支持英国商人在中国的正当生意,以及英国商品在中国的正常流通。然后最后一个退让的是,中国支持英镑为世界货币,在外汇上主要使用英镑交易。

包括中国出口的物资,除去美国和法国、苏联三个国家之外,和其他国家结算的时候,要么用英镑,要么用金银。中国是一个穷国,但中国一年的进出口额可不算很少。

因为中国是大国。

每年出口的资源很多,同样每年进口的东西也不少,一年最少的时候都有几亿银元,多的时候十几亿银元都是有的。段勋这种让步,一下就让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受影响的英镑在远东的地位再次稳固起来。

因为中国决定在外贸当中使用英镑,让英镑在远东的流动,比一战之前还要多。光是中日两国之间,一年的交易额就有近亿银元。

以前都是直接使用日元的。

但这两年日元不停地贬值,已经被英美法这些强国,把日元踢出了国际货币的行列。中国也不可能和日元这样贬值这么厉害的货币作为交易货币。

因此中国跟英国承诺,除了金银之外,和日本的交易都用英镑。这样一来日本为了购买中国的资源,要么是用他们的金银储备,要么只能是储备英镑。这对于英镑在东亚的流动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中国这种让步,让中国和英国的谈判迅速的有了结果。

1924年6月14日,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中英北京条约”。两个国家共在四个方面达成了协议。第一个,英国正式签署放弃赔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