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设定兑换期,就是给军票背书,并加强官府和军票的信用,稳固军票作为货币的地位。

    去年发行的兑换了,今年还在发行,这样滚动下去,财政资金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长此以往,军票的信用越来越稳固,作为信用货币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被老百姓接受和承认了。

    也就是说,在东江镇的地盘,在军票的发行使用的范围内,不需要金银。只要官府愿意,能印出巨额的资金来花用。

    不管是发放军饷,还是收购粮草等物资,内部流通的军票,将彻底解决东江镇的财政问题。

    意义如此重大,但未必有人能够完全理解,主要是他们想不到那么长远。

    毛文龙却是知道的,因为有大明的宝钞在前。也正因如此,他也知道大明宝钞是如何变成废纸,为老百姓所抛弃的。

    两人的交谈从军事行动,说到了辽东形势,又扩展到了朝廷动态,以及建虏的情况。

    气氛愈发地融洽,说话愈发地随意,敞开心扉、有啥说啥的那种。这已经不是赞赏和恭敬,就是忘年交的掏心窝子。

    “李成梁,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前所未有,却只得宁远伯之封,本帅又岂敢有更大奢望?”毛文龙摇着头,说道:“晋爵封侯,不过说说而已。”

    “大明已是积弊重重,兼将吏贪懦,边备废驰,东江军若能扫平建虏,力压北虏,开疆拓土,超越李宁远,却也不是难事。”

    郭大靖微笑着说道:“现在的辽东之地,只不过相当于一两省,可往北却有更广阔的土地,大帅又何必担心没有封侯之机?”

    “奴儿干都司?!”毛文龙挑了下眉毛,但随即摇头,“其地极北苦寒,道路不便,以一国之力尚难维持羁縻,又何况是一镇之军?”

    “若建虏败亡,必然是向北,难道就放其逃生,恢复生气?”郭大靖循循善诱道:“极北苦寒,可也有人居住;道路不便,就不断修筑向前……”

    毛文龙或许有效仿李成梁,永镇辽东的心思。但与郭大靖相比,这就显得格局不够大了。

    一个东北王,都不能让郭大靖满足。就是现在大明的疆域,他还嫌小呢!

    当然,对毛文龙讲这些,一是聊到这儿了,二是再设个远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