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看着翠儿,沉吟了一下,说道:“能分田地耕种吧,你们姐弟就不用看别人脸色,给别人干活儿了。”

    翠儿笑了笑,说道:“在这里给您干,那是福分。俺俩可不敢想什么分地的好事。”

    何贵忠呵呵一笑,说道:“忙你的去吧,不用你侍候。”

    翠儿应了一声,拿着块大抹布走开了。这姑娘眼睛里有活儿,从来不闲着。小龙也勤快得很,前前后后地帮忙,店里的伙计都喜欢这个懂事儿的孩子。

    希望平辽灭虏能尽早达成,让这些背井离乡的辽民百姓,不致于把生养他们的黑土地全部遗忘。

    何贵忠的神情黯然了一下,但随即便又振奋起来。

    一次斩首八千,就算一年只要打这么一仗,建虏又能撑到几时?

    当然,这有点太过于理想化,但何贵忠喜欢这么想,这让他觉得前景更光明,离着他更近。

    …………………

    宁远,蓟辽督师衙门。

    对于京师的情况,袁崇焕是了解一些的,不全是从朝廷邸报上获知,他有朝中的好友,有派出的耳目。

    “借此大捷,民间舆论在贬低大人,甚至是诋毁,说您劳师糜饷,说辽镇拿着数百万银子,却只能龟缩坚城,连缺粮少饷的东江军都不如。”

    “还有传言,说锦州、大凌河等城全无作用,建奴弃若敝履,大人却视若珍宝,言说收复,不过是接收残垣断壁的废城,以此向朝廷索要钱粮,肥了辽西军头。”

    袁崇焕放下文件,淡淡地说道:“本部院前来辽西前,已向万岁言明,难免会有人诽谤诋毁。万岁用人不疑,令某不必过於疑虑惧怕。”

    朱由检确实有过这样的保证,还在大学士刘鸿训等人的建议下,收回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将其赐给袁崇焕,以示信任。

    “众口烁金,大人不可不防啊!”徐敷奏脸现焦急地提醒道:“便是万岁用人不疑,可朝堂之上的舆论,也有不利于大人的倾向。”

    袁崇焕皱起了眉头,说道:“此事,某亦知之。你且下去,待某深思之。”

    南关大捷不仅使东江镇声名大噪,更使皇帝和百姓看到了平辽灭虏的光明前景,主战之风大盛。

    要知道,袁崇焕向崇祯吹嘘五年平辽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