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天佑回答着毛文龙的询问,看了郭大靖一眼,“郭将军要与走南洋的贩粮海商建立联系,林家便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从海外运粮,比从江南购粮,要便宜吗?”毛文龙有些不解。

    按照距离远近,确实是江南看起来要好一些。但实际上,从占城、安南、暹罗等南洋诸国购粮,数量够大的话,价格却还是要低些。

    林天佑赶忙作了解释,毛文龙才恍然,笑道:“竟然是这样,倒是本帅孤陋寡闻了。”

    郭大靖说道:“末将也是听了林家的建议,才知道这海外运粮的门道。而粮食乃重中之重,只要能吃饱肚子,东江镇就能稳定,就能发展。”

    毛文龙连连点头,说道:“衣食最为重要,你想得周到,两样儿都顾及了。”

    其实,采购棉花也不是长远之计,和粮食一样,郭大靖在“衣”上也要做到自给自足。

    东北种不了棉花,但能够养羊,羊毛纺织,便是一个解决之道。

    另外,郭大靖还从山东聘请了蚕农,引进了柞蚕,明年便要开始较大规模的试验性放养。

    要知道,柞蚕便起源于山东,最适合北方养殖。后世,辽宁省的柞蚕产量占到全国的八成,全世界的七成。

    有羊毛和柞蚕,也就相当于棉花和桑蚕,规模化养殖生产后,会逐步解决“衣”的问题。

    郭大靖也不必急于说出,显摆不是他的性格。何况,刚刚开始的产业,发展得怎样,还不好说。

    而毛文龙也不用这些物资花费多少,也不是他给钱,郭大靖与林家的交易内情,他也不好打听,装糊涂是最好的。

    林天佑也是机灵的,毛文龙不问,他就不说。郭大靖问的,他便如实回答。

    “瓷器在江南卖得极好,特别是——”林天佑看了一下郭大靖,见他神情不变,继续说道:“红粉之地。那些诗词,花魁名伎都是争相传唱,最是招客。下一批瓷器基本都是提前订购,交货日期定在明年三月三。”

    郭大靖笑着点头,说道:“你们林家倒是会做买卖,又能多卖数月瓷器了。”

    本来年底就能运回,却偏要明年三月三才交货,吊着人的胃口,还拿着人家的定金。

    怕冷落了毛文龙,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