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已经带人绕过关宁锦防线,冲入京畿地区大抢特抢了。

    袁崇焕,不过是个略通武事的酸儒书生,胆子很大而已;而皇太极,其心计和谋略,以及才能和魄力,连郭大靖都不敢轻视。

    一个王者,一个自以为是王者的青铜,差距太大了。

    郭大靖掏出个本本,边翻边继续对周庆和马民说道:“这几年的塘报,我都看过了,作了下归纳和总结,拣出了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其实,在郭大靖归纳总纳这几年的东江军塘报时,他的心情是震惊的,对毛文龙则是万分钦佩的。

    知道建虏会抄掠京畿,郭大靖是靠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完全是作弊,或是投机取巧。

    但他万万没想到,早于他作出这个判断的竟是毛文龙。而且,从天启四年到崇祯元年,毛文龙提醒朝廷注意防范后金绕道入关,竟达十余次之多。

    比如天启四年的塘报:“冬底,从潘家口进攻丰润等县,从冷口进攻台头,建昌无备之处,一鼓攻进边墙,得了中国……且得喜峰进攻,夹带奸细消息,肯如前番痴误……”

    时间:冬季;地点:蓟镇喜峰口方向的潘家口和冷口;行动方式:向蒙古人借道。

    当时天启帝的反应是:“上亦发谕,谓复辽之机,端在斯乎。闻假道潘家口,其急图防贼,而且令接济文龙兵饷。”

    天启皇帝不但郑重其事向臣下提出警报,甚至连如何应对,都在旨意中有了具体的谋划。

    但孙承宗等关宁官员却不以为然,奏疏里回报称奴贼狡猾,并且一向很谨慎,肯定不会做这种冒险的事情。

    “……臣诮以群臣之所信者明之。喜峰之传,人尽信之,即如贼入喜峰,必假道西虏,道远而粮草之费奢,不知西虏为备乎,抑东虏自备之也。虏既自备以犯喜峰,却不能自备以犯山海?”

    这就是孙承宗质疑的依据,他认为建虏要绕道入关,道太远,粮草耗费巨大,是蒙古人为他们准备,还是建虏自备?

    如果建虏能自备粮草来绕道喜峰口方向,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山海关呢?

    总之,绕道入关的可能性是有,但孙阁老等官员不相信后金会舍近求选,作出如此冒险的军事行动。

    而且,从天启到崇祯,不只是毛文龙,还有一些官员将领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