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林天生虽然学问不算高,但这几句词却似乎产生了共鸣,轻轻呢喃,似乎感慨良多。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二哥,你看这词在江南烟花之地,可受欢迎否?”

    林天生愣了一下,细细品味,不由得点头道:“很称景,风尘女子应会喜爱。”

    自己这位二哥,还是文化水平低了。

    郭大靖暗自摇了摇头,也不取笑,说道:“词为半阙,想要完整,便等日后购买瓷器再说吧!”

    林天生哈哈一笑,说道:“兄弟这是欲擒故纵,想必再要购买,这价格也就大不相同了吧?”

    郭大靖拿出账册,给林天生看他从瓷窑定制的价格,加上运费等等,再加上一倍,便是售价。

    “这是最低价。”郭大靖笑着说道:“二哥便是卖得再高,某也不要。这词呢,二哥可以印在扇子上,也算是件商品。”

    林天生明白这是给自己留下的利润空间,想了想,决定再加一倍。这附庸风雅、一掷千金的大傻子他见得不少,扬州、秦淮河等烟花之地,最是常见。

    把诗词印在扇子上是个好主意,成本不高,让那些酸文书生拿着装逼,应该能卖得不错。

    通过镜子的销售,主要是集中于烟花之地,林家现在已经有了销售渠道,再进行商品拓展,不费力气。

    反正卖不出去,郭大靖也不让他赔。当然,本着兄弟情义,以及长期合作的打算,林天生还是会尽力而为。

    如果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在思想上不够开放自由,老子还想着卖文化衫呢!

    郭大靖只是这么一想,便又与林天生随便地聊起天。

    至于这附带了高雅诗词的瓷器,或者是日后生产制造的器物,能赚多少钱,他倒并不是特别在意。

    关键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手头上就有巨额银币,并不是很迫切地需要钱财。

    而且,成功地收复金州,善加经营的话,基本上能够保障东江镇军民的吃喝问题,更给了郭大靖胜利的信心,以及长期坚持的底气。

    “镜子、瓷器和其它日用品的买卖,小弟都要交给藤野英,以便专心于军务。”郭大靖缓缓说道:“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