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的介绍,郭大靖等人登上了一座高高的土台。

    举目瞭望,山峦起伏、林莽苍苍,再远的地方,则是发蓝发亮的大海。

    一山观两海,形象地说明了大黑山的地理位置。分别是东西的渤海和黄海,西是金州湾,东是大连湾,相距不过二十里。

    风吹在脸上,清冷舒爽;居高了望,江山尽入眼底,胸中顿生万千豪气。

    “高句丽修筑此山城,是为其南端的最前线,防范的是南面跨海而来的敌人。”张攀伸手指点着说道:“如今在我军手中,却是要抵挡北方建虏。”

    刘兴治说道:“此山城倚险而建,又处交通咽喉,有三五千人马驻防,建虏便不能轻易逾越,实为南关防线最坚固的屏障。”

    几近六十度的山梁,都是嶙峋的山岩,还有弯曲遒劲的黑松和稠密的茅草。

    就是空手爬上来也令人生畏,更不要说巨大的石墙横亘前方,上面还有严阵以待的守军了。

    但山城难攻,守军只蜗于其内,对来犯之敌不能产生威胁,却也不是郭大靖要在此地驻防的主要原因。

    守山城,而不是战于山城。要以山城为根据,具备主动出击的能力,使敌人难以放心南下,攻打南关防线。

    大黑山被誉为辽南第一山,占地二十多平方公里;卑沙城绕山梁围峡谷顺山势而建,又是树林,又是沟壑,想围困起来也不太可能。

    山高林密、峰峦起伏、占地广阔,也意味着可以有多条出击路线。不管是奇袭,还是伏击,守军都有着主场之利。

    听着众将的议论,郭大靖找了个空子,微笑着开口说道:“山城是防御体系的核心,却不是全部。要把战场扩展到整个大黑山,甚至是周边几十里,直到大海。”

    郭大靖伸手指了指南面,沉声道:“南关与卑沙城,千万不要象宁远与觉华。”

    如果卑沙城不能起到牵制和屏障作用,那宁肯放弃,集中兵力于南关防线。

    所谓的宁远大捷,不过是龟缩城内,守住了宁远。近在咫尺的觉华岛却被攻破,几千军民被屠,粮草物资损失无数。

    这样的惨败,竟然能被吹嘘为大捷。

    不过是守住坚城,竟被捧为名将。自己竟然也沾沾自喜,以名将自诩,对觉华岛的惨事毫不在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