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在叶向高的支持下推行役田之法,就是将劳役按照黄册进行了摊役入亩,这不是让老申家服役吗?

    结果申时行立刻就带头闹了起来,还威胁当时的浙江巡抚胡雅斋要上京询问陛下为何有辱斯文。

    申时行的理由是[世世相保,垂利无穷,非所谓三代之道公其义而不私者欤]。

    这个理由道尽了官选官到世袭制的真谛,世世相保,垂利无穷。

    朱祁钰搞这个离退休制度,完全是为了防止这些权倾朝野的明公们,回到地方之后,作威作福,形成新的高赀著姓、仕宦子孙。

    减少缙绅、宗族这个蛀虫对大明这棵大树的伤害,首先就要减少缙绅和宗族的诞生。

    这个离退休制度会加官一级,那于谦这种加无可加,又该如何办?

    在奉行可持续竭泽而渔的陛下手下,于谦还想退休?

    而新任的大明工部尚书是工部右侍郎、江淮厂总办王卺。

    大明工部尚书的人选有前往胜州厂的蒯祥,有江淮厂总办王卺,有大明治水至师、巡河御史徐有贞。

    徐有贞和大明皇帝在观澜阁送行外逃富户缙绅,算是纳了投名状,于谦安排徐有贞一起送行,目的也是把徐有贞拉上船,消除间隙。

    但是朱祁钰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把工部尚书的位置给徐有贞,而是让他老老实实的继续治水。

    “于少保问徐有贞要不要回朝,他自己说不要回京要治水的,这可不是朕对他有偏见啊。”朱祁钰朱批了新任的工部尚书,对着兴安解释了下自己的人事安排。

    无论是能力还是名望,徐有贞都非常适合工部尚书这个师爷的位置,王卺虽然在正统六年已经代替了前任工部尚书吴中成为工部尚书,后来又跟王振起了冲突被迫致仕。

    但是论能力、论名望,徐有贞远强于王卺。

    兴安接过了奏疏,看到了上面工部尚书王卺的名字,俯首说道:“陛下说的

    是,是徐御史自己放弃回朝为官,一心只想服波平浪,安民生息。”

    兴安满是笑意,就是陛下让徐有贞回来,徐有贞也不敢啊。

    有一个天天盯着他,随时打算砍了他的皇帝在,他敢回去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