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说,于谦了然于胸。

    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城内散播传言造势,城中南迁派大臣,趁机弹劾他于谦专权,离间君臣,再派出使臣,说要于谦等人朝拜太上皇,然后趁机抓拿。

    这件事其实逻辑十分的完整,谣言造势,南迁派大臣趁机弹劾,正好有个机会可以除掉“权臣”,天衣无缝。

    也先说汉人善于对付汉人,那是一点都没错的。

    但是这件事,在说服大明皇帝这儿,卡住了。

    瓦剌使臣根本无法说服大明皇帝派出于谦、石亨、范广、刘安等人,去德胜门外觐见太上皇。

    因为瓦剌使臣压根无法得到朝见的机会。

    大明皇帝去了王恭厂打铁,并表示自己很忙…

    “兴安大珰,若是没有头绪,可以去宫里翻一翻王振的东西,想来会有所收获。”于谦沉吟了片刻,给兴安指了条明路。

    他大约知道了是谁在对付他,应该是王振余孽,当然站在这些余孽背后的是谁,于谦心知肚明。

    他废掉的大明皇帝朱祁镇。

    于谦深面色平静的说道:“兴安大珰,回禀陛下,朝拜上皇,不得不为,那就让朝中御史王复、户科给事中赵荣去瓦剌军营,进见上皇便是。”

    “咱家知道了。”兴安点头说道,转身离去。

    朱祁钰正在和石璞讨论着匠爵的事,石璞就是那个要自荐去兵部打杂的工部尚书,被于谦拒绝,算是于谦的铁杆粉丝。

    朱祁镇复辟之后,石璞不在京城,在外领兵打仗,躲过了一劫,立刻致仕请辞了。

    石璞对于谦的匠爵全面接受,并且表示工部可以出考题考校。

    “能不能建一所工匠大学,传授这些有志于此道的匠人们技艺?”朱祁钰提到了另外一个可能,大学这个词汇,并不是四书五经里的大学,而是一种教师和学者的聚集地。

    脱胎于学宫二字,指的是官办的学校。

    石璞当然听得懂,只是给工匠办学校?

    他只是觉得有些稀奇,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完全没听说还能给工匠们办学校的说法,很多技艺都是口口相传,闭门自珍,工匠们有怎么会舍得教授别人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