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了,物理禁言了。

    事实上,即便是将打击面扩大到秀才这一类,他们被革除了功名,即便是去了马鞍厂、江淮厂,服完苦役之后,依旧会活得很好。

    因为他们读书识字,知识也是一个人固定资财的一部分,他们即便是在马鞍厂、江淮厂服苦役,两厂总办、会办,也只是让他们象征的做点活儿。

    而后会安排他们教书,甚至成为技术人才。

    服完苦役,他们也不会过得很差,因为大明有很多的私塾,他们最起码可以教书谋生。

    不会像穷民苦力,营无生计,行贾辏集之区,百货灌输之地,肩挑背负,租得陋舍蔽体,黧瘦疾苦。

    朱祁钰被骂的多了,都被骂了多少次亡国之君了,但是他其实不是很在乎这些人的话,就是当乐子看。

    真正惹怒朱祁钰下狠手,把他们扔去苦役的原因,是他们这万言书里的一段话,谓曰:「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黧瘦衰蔽,人所恶贱。」

    万言书中,这群读书人,瞧不起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的穷民,因为这些人没有礼仪,他们说衣不遮体,食不续命,是个人都会厌恶。

    在享受了劳动成果之后,还要怒骂劳动者不懂礼仪,不是人,那就让他们劳动试试。

    大明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士人这两个字,在他们的理解之中,似乎是变成了一种类似哈利波特里的巫师,而大明的百姓在他们眼里都是麻瓜。

    士的精神,被他们曲解为了一种优越,这种优越不可剥夺,而且他们认为这种优越不能用财富和努力去衡量。

    因为他们这些士子认为,是他们给了大明的安全感。

    朱祁钰不能理解他们这种思维,就像他不能理解朱祁镇的那句朕与凡殊的思维。

    执掌朝廷公器,受到万民供养,就应该回报万民,制定斗权印义去分配社会财富。

    大明的天只有陛下,而陛下的天是万民,这是朱祁钰执政理念,民为邦本的核心。

    士人把自己屁股坐在了百姓的头上,那岂不是说把屁股坐在了大皇帝的头上?

    兴安点头记下了陛下的惩罚,有些疑惑的说道:“李宾言那边,会不会有困难?”

    当然会有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