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不说朕,京营的军卒是朕的军士,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战场拼杀,可以不计生死,那是战场!”

    “但是让军卒对手无寸铁的人下手,非朕所愿,亦非军士们所愿。”

    得亏朱祁钰后世是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他见的多了,否则这二十四万的大军俘虏,处理起来,太过于麻烦了。

    于谦这才知道,陛下原来早就准备好了,叛军营每人一银币标准去过年,的确是完全足够了。

    正统十四年年末的时候,于谦想让陛下收回四品以上封赏,给京营每人一两银,做过年用。

    文官们不同意,但是胡濙说武官费钱,文官不费钱,罚文官,不罚武官。

    朱祁钰直接让朝臣别吵了,内帑把那二十万两银子出了。

    每人一银币,的确是可以过个好年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叛军每人一银,大军异地过年,朕每人给了五银币过年。”

    “没有组织度的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谁他们组织起来的?是四武团营,他们才是首功,又是异地过年,朕不能寒了军士们的心。”

    “这都出征半年了,打下了南衙,但是湖广和广州还未定,朕未曾放赏授勋,他们可能已经有什么情绪了。”

    于谦面色数变俯首说道:“陛下是听闻了什么吗?”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倒没有,咱十二团营的军士们,都知道朕说话算话。”

    于谦松了口气,他还以为陛下听闻了什么,原来是防患于未然。

    他还奇怪,十二团营就差把忠诚两个字刻在脸上了,还能出什么乱子?

    原来是陛下心系军士,怕他们在异地过年,又一直等不到恩赏,有想法。

    有句老话,叫人心都是肉长的,陛下对军士们极好,身前事、身后名、身后事,都有安排。

    换个乱臣贼子上台,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赵匡胤倒是黄袍加身了,整个大宋朝,都是重文轻武。

    历史的教训已经足够了。

    “吵起来了。”朱祁钰乐呵呵的看着三川门下,那些商贾们围住了他们的商总,声嘶力竭。

    岳谦和季铎两个人随着人流走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