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就这?

    发生了什么?

    没个明白人讲一讲,到底是什么激怒了金濂,陛下为何一句勿忧,金濂这一副死谏的模样,就偃旗息鼓了?

    胡濙当然听明白了,但是他才懒得给别人翻译。

    其实不过是金濂深知陛下秉性,陛下连圣旨缎面都重复使用的人主,若是真的打定了主意,这海贸的铸币税要自己赚,他户部尚书就是死谏,也没办法挽救局面。

    但是陛下说勿忧,那就是说发财不忘记朝廷。

    这是来自两个极度吝啬的吝啬鬼之间的默契交流。

    其中三言两语之间的妙处,这些连大宴赐席都没座位的朝臣,自然听不明白了。

    “李御史,在你离京之前,朕与户部商定之后,会给你答复,暂且归班吧。”朱祁钰示意李宾言归班。

    李宾言是又犯蠢了吗?

    自然不是,他故意那这个说事,其实是掩盖商舶私带武器入港之事。

    到了海上,可有善类?

    武器自保,乃是寻常,海盗、倭寇可不讲什么大明律。

    大明海军可以护航、剿灭海盗之时,类似的事儿,才能管,也才有道理管。

    《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家里的兄弟内讧,总归是内讧,但要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

    在面对外人的欺侮,却不顾及外侮,光顾着内讧的人,都是连先秦时代的封建主义,都不如。

    对于这种人而言,搞点封建主义都是先进的事儿了。

    李宾言在欲盖弥彰,借着密州市舶司宝源局的事儿,遮掩商舶遮蔽武器入港的问题。

    这事儿上不得秤。

    经历了两年巡抚、营建市舶司的李宾言,已经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官僚了。

    于谦看了眼李宾言,这个人的成长是迅速的。

    他站出来说道:“陛下,甘肃宁夏,一十二卫三所,军士七万五百六十名,又加甘凉游击二营,每班官军三千员名,河东备御原额官军七千五百三十员名,共计八万四千零九十人。”

    “臣请移卫半数至靖安三府之地,以安定民生。”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