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期待的,是自己可以将真经取回来,可是!·

  自己是回来了,却——没有真经!

  这一刻的唐僧,内心惭愧,满面羞惭!

  ······

  蓝星。

  太平兴国二年,张齐贤考中进士,赵光义为他特别开创先例,让他直接担任左拾遗。

  张齐贤上疏往往直言不讳,赵光义非常欣赏他,这次张齐贤出来劝阻,赵光义才暂时取消了出师的打算。

  前任同平章事赵普被太祖罢黜,贬为河阳节度使。

  赵普非常委屈,曾经上表为自己辩解。

  “皇弟赵光义忠孝两全,别人说臣在背后诽谤皇弟,臣怎么敢呢?臣在昭宪太后面前发过毒誓,怎么敢有二心呢?皇上是了解微臣的,还希望皇上明察!”

  太祖将这奏折交给了赵光义,化解了他们之间的误会。

  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继位,赵普被宣入朝觐见,并改封太子太保,但是因为卢多逊总是从中作梗。

  赵普虽然回京多时,却一直得不到赵光义的重用,每天郁郁寡欢。

  赵普有个妹夫叫侯仁宝,曾经在京城供职,后来卢多逊因为和赵普有过节,卢多逊便将侯仁宝调到了邕州。

  邕州远在千里迢迢的南岭,在交州附近,交州就是交趾,唐代末年被大理吞并,五代时又被南汉夺回。

  等到南汉被平定后,交州主帅丁琏曾经向宋廷称臣。

  丁琏死后,他的弟弟丁璿承袭职位,部将黎桓将年幼的丁璿幽禁,交州从此大乱。

  侯仁宝接到诏书后,不敢违抗,只好整备兵马和孙全兴等人先后出发,征讨交州。

  大军走到白腾江口,正好看到交州的水兵在江边驻扎,有战船数百艘。

  侯仁宝二话不说,一马当先率军杀了过去。

  交州水师没有预防,瞬间溃散,侯仁宝缴获战船二百多艘,大获全胜。

  随后,侯仁宝自己为先锋,约定孙全兴等人为后应,孤军深入交州地界。

  孙全兴等人害怕有意外,竟然止兵不前。侯仁宝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

  忽然侯仁宝接到黎桓的书信,表示情愿出降,侯仁宝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

  到了半夜,黎桓率军前来劫营,侯仁宝正在大营里酣睡,突然听到外面的战鼓声,衣服都没穿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